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 第2课 《瀑布》教材说明 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首写景的诗,诗歌描绘了瀑布的景象,表达了作者赞美壮丽的瀑布、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作者是按照“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站在瀑布脚下仰望”的顺序,即由远及近的顺序分3节来写瀑布的。 第1节,写未见瀑布,先听到它的声音。 “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表示瀑布发出的声音极响,未见其物就先闻其声了。接着两个比喻形象地写瀑布的声音。一句是“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瀑布的声音如同浪涛翻涌的声音一样,阵阵相随。一句是“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瀑布从上直泻而下,冲击岩石,跌进潭中,发出像松涛一样的吼声。这两句话,通过对声音的描绘,使人感受到瀑布的气势雄伟。 第2节,写远望瀑布的样子。 “啊”一词是作者从心底里发出由衷的赞叹,表达了作者望见瀑布后又喜又惊的思想感情。“喜”的是,在“山路忽然一转”时,突然之间望见了瀑布的“全身”,闻其声时就想见其物,果真见到了其物,自然是有点喜出望外了。“惊”的是,瀑布竟是如此奇丽。因此,接着作者用“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强调了瀑布景象的奇异,然后用“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具体写出了整个瀑布的样子。用“白银”比喻瀑布,不仅写出了瀑布的颜色,还写出了瀑布的光泽,雪白锃亮的瀑布,加上两旁“青山”的衬托,对比十分鲜明,更显瀑布壮丽。诗中用“千丈”一词以示瀑布之高,不仅写出了瀑布是高悬着的,而且写出了瀑布的雄伟气势。这一节主要描绘了瀑布的壮观、美丽。 第3节,写近看瀑布的样子。 “仰望”一词与前面的“千丈”照应,瀑布高悬,需要仰望才见。“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这是作者在仰望瀑布时发出的感叹。这句诗,作者用了倒装的句式,把谓语部分“好伟大呀”提到主语部分“一座珍珠的屏”的前面,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自己的感受和瀑布的雄伟壮丽。“屏”指屏风,把瀑布比作“珍珠的屏”,不仅因为它们在形状上相似,从全貌看瀑布好像屏风,从瀑布的水珠看,形状似珍珠;还因为它们在颜色、光泽上相似,晶莹透明,锃亮闪光。瀑布远望像“白银”,近看像“珍珠”,可见作者在观察上的细致和比喻上的独到。最后写一阵风吹来时瀑布景象的奇妙变化。一阵风把瀑布细小的水珠吹散,那水珠轻柔飘逸像“烟”,白茫茫、朦朦胧胧像“雾”,纷纷扬扬像“尘”。“如烟,如雾,如尘”用逗号不用顿号,一是因为它们是三个短语而不是三个词,即“好像烟一样,好像雾一样,好像尘一样”;二是用逗号,朗读时停顿时间可以略长,声音轻缓,从而表现出作者此时看得如痴如醉的情景。如果用顿号,就读不出这样的效果了,缺少诗意。 1 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 第2课 诗歌中用来讲瀑布声音、样子的句子应着重理解、体会。诗歌中用“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两个比喻写瀑布的声音(见第1节分析),准确、生动;用“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三个比喻讲瀑布的样子,写出了因为作者观察点不同或条件的变化,瀑布所显出的三种不同景象。 这首诗先写听到瀑布的声音,再写远望瀑布全身的样子,最后写近在瀑布脚下仰望时看到的景象,由远而近,层次分明。每一节都从不同的观察点抓住瀑布的特点,运用贴切的比喻,从声、色、形三方面写出瀑布的雄伟壮丽。诗中句式多变,更加有力地表达了作者赞美瀑布、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诗歌给学生以情感的熏陶、美的享受。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图的内容和课文对应,主体景物是瀑布,衬托的景物有青山、溪水、绿树等,画面表现了瀑布的壮观、美丽。 课后有三道思考练习题。第一题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的练习。第二题是理解课文的练习,通过对话框所提示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第三题是词语练习,要注意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运用。 本课要求会写7个字,会认3个字。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体会瀑布的壮丽、奇异,增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7973a5ff12d2af90242e6b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