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看待校园暴力问题 中国教育被指责得最多的一点是,制度僵硬,偏重知识,考试竞争激烈。它基本上是一种应试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所采取的活动、手段,几乎无一不是指向考试;一切都要围绕考试,迁就考试。对学生的评定标准是分数说了算.只要分数好,就是好学生,至于其它方面则不太重视。最终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进入名牌高中,名牌大学的入学考试;而为了让学生能顺利通过这一考试关就不能不让学生“储存”尽量多的知识。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学生采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师生都疲于奔命。 学生的个性与心理健康也就难以得到发展。在学生的心目中,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学校是使他们感到窒息和受压抑的空间。这就从根本上扭曲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继而为校园暴力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生活在信息爆炸时代的孩子们既可以选择好的信息、走向上的路,也可以选择坏的信息、走下坡路。在错综复杂,崇尚金钱主义、享乐主义的社会环境里,对那些不能正确选择信息,不能理解自由为何物的孩子来说,选择堕落的路往往要容易得多。在中国,孩子们迷恋网上游戏,荒废学业,损害健康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的情况日趋严重。 在校学生之间发生的暴力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从而在处理人机关系的过程中采取了消极、被动的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意识、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而在校学生正处于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塑造过程中,来自外界的错误信息很容易使得他们对某些方面产生错误的认识,从而产生错误的应对方式。 谈到儿童观、教育观,中国自古以来一向热衷于对儿童的“教 诲”、“教训”、“养育”、“抚养”;但在当前的改革中,他们提出应当换一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要着眼于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不应再把儿童当作一个“客体”从外部施压,而是把儿童作为一个“主体”,启发其内在的潜能,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为此,就要变“管理意识”、“教化意识”为“主体意识”、“诱导意识”。 在中国,校园暴力一般要到非常严重,甚至已经触犯刑法的程度,才会受到社会关注。例如:邯郸二十六中女学生吴华被同校七八个女生多次暴打,被送进医院;广东开平的一位初二女生因为得罪了校园里拜把子的七姐妹,被掳到一家宾馆。七姐妹找来四个未成年少男轮奸了这个女生,对她肆意殴打、凌辱,并将施虐过程录像,上传网络取乐。这是社会问题和人性道德造成的。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依赖社会舆论、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来起作用德尔精神力量。道德是生产方式的产物,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7d3413a16fc700aba68fc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