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影响确立政治社会化价值取向的因素分析

时间:2023-01-12 04:26: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影响确立政治社会化价值取向的因素分

作者:杨秀琼

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76

政治社会的存续不仅需要制度性安排,同时还有赖于主体力量不断对成员传递既存的价值观念、社会意识形态的政治教育,以培养社会成员对政治社会的忠诚。因而,在某种意义上,主体力量所开展的政治社会化都存在着价值取向问题。 一、政治社会化价值取向的内涵

政治社会化就是在政治社会中,社会成员通过学习政治文化,形成自我政治价值,培养一定政治情感和政治态度,具有一定政治参与能力的过程,即是由自然人走向政治人的过程。政治社会化具有训练个人、维系既有的政治文化和维系政治体系稳定等方面的功能。在此进程中,它存在着主导力量的发挥的问题,而这种发挥就涉及政治社会化的价值取向问题。所谓价值取向,是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和所选并实现的某种可能性。政治社会化的价值取向就是政治社会化主体在培养其社会成员习得特定政治文化、形成社会所需要的个体社会政治价值观所持有的倾向性或实现的可能性,这种倾向性就是指而言就是意识形态倾向。由于政治社会化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在个体方面,主体让其社会成员接受教育和其他途径获得政治态度、政治信仰、政治情感,使之变为政治人。在政治体系层面,又要塑造其成员政治心理意识,对其成员进行政治教化,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向社会个体宣传和推介本体系的政治价值取向和应有的行为模式,力争使更多的个体对这一体系产生认同感,从内心中确证现存政治体系的合法性。在这个意义上,对主体力量而言,政治社会化的价值取向就是以维护政治体系的存续为目的,实现社会成员对既定政治体系的政治认同。 二、影响政治社会化价值取向确立的因素分析 1、国家性质是判断政治社会化价值取向的首要前提

人类自身的各种社会政治关系说到底就是利益关系,政治关系和政治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劳动生活的利益关系的产物,一切政治活动无不围绕着利益的争夺展开。无论是经济利益还是其他方面的利益纠葛,都需要制度性安排进行调节。国家是对利益关系进行调节的制度性安排,其有序地发挥调节机制的作用依靠社会政治活动进行,即在一定利益关系主导下,形成一定政治意识和政治倾向,通过相应的政治活动进行政治表达,实现利益诉求。所以,诉求利益必然会对国家产生影响。统治力量会在给予其社会成员通过相应途径进行利益表达的同时,为确保社会政治体系的稳定,统治力量也相应地对其成员进行政治教育,告诉他们的利益诉求必须在社会政治体系的可承受度以内,不能危及政治体系本身。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国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都会教化其民众认同其统治的合法性,而这种教化本身即是具有倾向性的、都是从维护有利于其统治进行的,是由国家属性决定的。

2、先贤学说是影响政治社会化价值取向的思想源泉

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是发生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人的生活内在地存在着秩序和规则。人一旦结成政治社会。为维护政治社会的存续,统治主体首要考虑的价值不会是自由、正义等,而是秩序等。人们在讨论自由、正义等问题时,亦是基于秩序这个前提,即自由、正义总是在一定秩序框架内才会彰显其意义。纵观人类历史,对追求理想的秩序是古往今来的贤者所追求的目标。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到霍布斯的《利维坦》,到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到《联邦党人文集》中展现出来的分权制衡学说,反映了西方贤哲对理想秩序的追求;同样,古代中国的先贤也都存在这种愿望,老聃言小国寡民、孔子讲有道之世、孟子讲仁政、朱熹讲王道而康有为讲大同思想均表达了历代中国先贤对理想秩序的追求。先贤们的思想学说,毫无疑问地会被后世发掘其合理性,成为论证其行为的历史合法性依据。

3、政治文化内在决定政治社会化的价值取向

从政治文化来看,政治文化会内在规定性决定了政治社会化的价值倾向,这是不言而喻的事实。政治文化是在政治体系中的团体、个体等,在长期的社会历史传统影响下形成的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它包含了主体对所处政治体系、政治活动过程等政治现象,以及主体在政治体系中地位和作用的一种倾向和价值态度。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现象,这种价值态度涵盖了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评价等方面的内容。政治认知是人们对一定政治体系的认识和理解。由于人在政治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是不一致的,因而人们对政治体系存在多样性的认识。但政治体系本身也会根据自身的需要,对人们进行政治教育,将政治体系总体状况灌输到人们的观念意识中,以形成对个体所在的政治体系的总体认识。由此可见,作为政治现象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评价都是具有倾向性的,主体当然会将这种倾向性带到政治社会化进程中,影响政治社会化的结果,确保个体接受的政治教育是主体力量所需要。从历史发展看,它是在一定历史与现实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相互作用的结果。 4、意识形态是影响政治社会化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

在马克思看来,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这里统治地位的思想、精神力量指涉的是国家意识形态。在政治社会中,政治意识形态指的是一组用来解释社会应当如何运作的观念与原则,并且提供了某些社会秩序的蓝图。作为提供某种秩序的蓝图,它必然地被统治阶级付诸实施,以证明其合理性。因此,统治阶级在考虑政治社会化的价值取向上,也会将意识形态因素考虑进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总之,国家性质、先贤学说、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等对政治社会化的值取向产生了影响,而好政治体系内部成员的教化工作,就必须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统筹思考政治社会化进程。对此,我们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我国国情出发,制定出适应我国国情的政治社会化政策。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cd12597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4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