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写的“清明”诗是有偿新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aliqq. aliqq 唐朝大诗人杜牧写的这首“清明”诗自然流畅、通俗易懂、余味无穷,一千多年来广为人所传诵。至今读起来不但朗朗上口,一点不觉得生疏,而且每读一遍,就是杏花村酒的一次广告。老秦认为倘若杜牧当初没有写过此诗,杏花村酒的历史恐怕非重写不可,说不定早就倒闭了十次八次了。一首诗救活了一个企业,一救就是一千多年,杜牧牛不牛逼? 首先肯定杜牧是个大牛逼!不但有偿新闻拿钱发稿,而且拿了钱发好稿,发永垂不朽流芳千古的好稿。比那些光知道拿钱,拿了钱还有偿不新闻的人不知要強几百倍。 aliqq 何以非要去说杜牧做的是有偿新闻呢?那就必须判断出杜牧作这首“清明”诗时是酒前还是酒后。如果仅看表面现象,很容易被误导和欺骗,像路上远行的人一样迷乱凄离,这就是诗人“有偿新闻”的断魂之处。明明是喝了酒拿了钱的作品,却偏偏让你看不出来,甚至卖了还在帮人家点钱。 aliqq. 老秦有证据如下,诗中“借问酒家何处有”一句为杜牧问话。“牧童遥指杏花村”是诗人对牧童指路的文字描述。其中牧童只是“遥指”,并非回答。牧童不说话,那 “杏花村”三字又是从何而来?如果1 / 2 是酒前所作,就不该是“牧童遥指杏花村”,而应是“牧童遥指那边村”。相反若是酒后,不带“杏花村”才怪。 aliqq. 显然杜牧是一个有偿新闻的“托儿”,并且他对“托儿”的工作极负责任、是个一丝不苟的好“托儿”。你看,杜牧这首诗里从时间清明、场景---雨纷纷、人物---路上行人、心理---欲断魂、主角---牧童、转折---杏花村,一一到位,整个一个机关算尽有头有尾有情有景的事件营销。如此匠心,杏花村还能不受益。更为惊人的是,杜牧的这首“清明”诗至今流传了千百年仍然让人们看不出破绽。可见杜牧造诣深厚,不但能做“托儿”,还能把“托儿”做成好作品,做出精彩,做出境界,做出双赢,做他个千年传诵。 如果“杏花村”当初请的不是杜牧,而是某公关公司,某品牌专家,一定会让牧童披上“杏花村”的彩带,再使银子请到皇上大臣提个金匾,实在不行就在当时的中央电视台“乐府”里拉上个漂亮的女明星代言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7e53190f5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a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