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神秘的客家“蒸尝会” 作者:凸凹 来源:《百科知识》2013年第07期 行走在蜀地乡野,如果看见一些农家大院的祠堂和大坝上香火缭绕、鞭炮脆响,虔诚的祭祀活动之后又在欢声笑语中出现颇有规模的“坝坝宴”,不用说,你一定是遇到了客家的民俗活动“蒸尝会”。四川是中国内陆较大的客家集结区,有客家人260余万之众,清代以来,逐渐形成了流布在成都东山、广安、泸州、仪陇、巴中等地的客家聚落。对外界而言颇具神秘色彩的蒸尝会,在这些客家聚落中普遍而热烈地盛行着。 《尔雅》中逸出的皇室香火 古时,皇帝有四时之祭:春祭曰示勺、夏祭曰示帝、秋祭曰尝、冬祭曰蒸。“蒸”在《尔雅·释天》中的释解为:“冬祭曰蒸。”在《后汉书·明帝纪》则有:“冬十月,蒸祭光武庙。”而陆机《辩亡论上》曰:“遂扫清宗枋,蒸祀皇祖。”“尝”是这样进入《后汉书·冯衍传》的:“遭时之祸,坟墓芜秽,春秋蒸尝,昭穆无列。”关于蒸与尝合二为一成“蒸尝”,北京大观园宗祠有一联:肝脑涂地兆姓赖保养之恩,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山西省五台山龙泉寺也有一联:千古英灵垂赫奕,四季蒸尝报宏恩。从两联来看,在岁月的流变中,蒸尝已超出冬秋范畴,成为宗庙祭祀的代称了。传为孔子门生所著的《尔雅》为十三经之一,在传统学术长河中素有通经之“阶路”、学问之“梯航”盛誉。登过《尔雅》、皇室这样的大雅之堂的“蒸尝”被中原土族客家承袭后,而今以“会”的形式流落到民间。 客家祭祀完全仿古代蒸尝规制施行,其规格分为“祭”、“酹”两种。按客家风俗,用羊、猪“大牲”行三献礼谓之“祭”,用鸡、鱼、肉“小牲”不行三献礼则称为“酹”。所谓酹,古时以酒祭地之举,客俗沿袭至今,故称扫墓为“酹地”。 因为蒸尝承担了太多的物质、文化的特殊功能,其复杂性催促了蒸尝会的诞生。所谓蒸尝会,即以祭祀为核心纽带内容的客家氏族组织和民间活动。本族人丁都是会员,是会员就要交纳“会费”。客家人孙中山先生所在的孙氏家族的蒸尝会还带有“合约”的性质,合约蒸尝组织在孙氏族人拓垦过程中扮演过重要角色,它是一种用合约形式规定有拓荒、承垦等权利与义务的宗族团体,通过宗亲关系组织蒸尝以筹集资本与劳动力,积极从事拓垦工作,是一种现代的“土地利用合作社”。革命先烈钱芳祥家境贫寒,在国立成都大学“读书时的经济来源只有两项:一是家族中的‘蒸尝会’每年补助族中每个大学生32元……”由此看来,蒸尝会在办组织、缮宗祠、编谱谍、搞活动的同时,还要承担产业发展和福利运转的功能。 现在,蒸尝会大多在清明时节举行,并与“清明会”合融一体。 钟氏蒸尝:柏合乡野的春天唱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8446be1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