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性教学反思 【内容提要】作为旨在促进教学完善与合理的一种理念,反思性教学一度成为近年来教育科学领域的主题词之一。但是,仅仅从技术与经验的层面考虑教学问题是远远不够甚至是不可取的,教学实践的情境性和教学行为的复杂性要求:反思性教学必需复原为反思的理性与决策的自觉。我们需要对反思性教学的发生予以廓清和照顾,从历史与实际的追溯中揭示其开展轨迹和其相关的认识偏差,从而敞亮和刷新反思性教学存在的合理性:能力和态度构成反思性教学的先在前提,实践与有效构成反思性教学的逻辑标准。【关键词】反思性教学/教学实践/教学主体作为近年来在教育科学领域新兴的研究范式和教学理念,“反思〞以强大的聚光灯从哲学照向教育学,从一个丰富的语词形成为较为幼稚的理论体系。作为教育改革和教师培训的一个重点和热点,反思性教学也迅速生长为教育改革和教师开展的主题词之一。毫无疑问,对于反思性教学的可能性、必要性,确实已经得到合法、合情的供认与接受,反思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予以了完美的结合,这无疑将极大地提高当前教育教学实践的可行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以期取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但不无遗憾的是,对于反思性教学的操作性、价值性和合理性,似乎仍然还处于某种“失语〞状况,甚至带有一系列根源性的认识偏差。为了让“反思性教学〞不再失却“自信力〞与“他信度〞,藉以达成对其理解的合理性和操作的有效性,如何平衡反思与教学二者的关系,便成为了我们一起关注而又必需加以廓清的问题。一、历史与实际:理念的梳理与追问首先完成把反思与教学融合起来这一建设性任务的先驱人物是杜威,他对“反思性教学〞作了萌芽和启蒙层面的开拓:反思“能够使我们的行动具有深思熟虑和自觉的方式……思维是把单纯情欲的、盲目的和冲动的行动转变为智慧的行动。〞【1】对此作出突破性认识的关键人物那么是萧恩,他首次提出了“反思性实践〞这一概念,强调在问题设定与情境重构中进行“反思性对话〞:“实践者通过价值、知识、理论和实践等所有恢复经验的技能来解释或构成他们的经验。〞【2】追随教学活动实际的考虑和理想的守望,“反思性教学〞在西方课程改革的推波助澜中逐渐从理念向范式予以转捩与突围,相继形成了以埃拜模型、爱德华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8c2a40875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8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