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 很多人在欣赏过《廉颇蔺相如列传》之后,都会被这篇文言文深深的吸引,不仅仅是感叹司马迁的文笔,更是感叹稳重人物的惟妙惟肖,人格魅力。下面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来跟大家分享下《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读后感吧。 司马迁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中,以生动传神的笔触刻划了蔺相如这样一个光彩夺目的外交家形象,他不畏强权、顾全大局、有勇有谋、辩艺高超,读后叫人思之难忘,千载之后,仍可想见其逼人的神采,耀眼的光芒。而更令人叫绝的还是他那出神入化的语言艺术,在这篇文章中,蔺相如比较重要的对话有五段,分别与缪贤、赵王、秦王、廉颇等人展开,每段对话都各具特色,各显其妙,现略作陈述。 一.与缪贤对话:条分缕析,直陈利弊。 秦王得知赵国有价值连城的宝物和氏璧,便依仗其国力强盛,用十五座城池强行向赵王要求交换,赵国君臣慌作一团,和秦国做这个生意吧,都知道秦王的底细,从不做赔本的买卖,这次多半会空手套白狼;不答应吧,秦国早就对赵国虎视眈眈,正可以此为借口向赵动兵。当大家束手无策之时,缪贤推荐了蔺相如,蔺相如借缪贤之口隆重登场,横空出世,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缪贤为何要推荐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门客呢?只因蔺曾跟他出谋划策,给他留下太深的印象。缪贤犯法,怕赵王惩罚他,想跑到燕国去投靠燕王,他满以为自己和燕王有一面之缘,燕王会收留他。他将此事说给蔺相如听,蔺马上阻止了他,一条一条的将利害关系分析给他听:燕王和你交好,一是因为赵强燕弱,燕想讨好赵;二是因为你正被赵王宠爱,燕王只不过想借你和赵王搞好关系。你这一走,形势就会发生逆转;燕王不但不收留你,还会将你捆送赵王。你不如坦白一点,向赵王认个错,说不定他还会宽恕你。三言两语就把缪贤是否亡赵走燕的利害得失辩个一清二楚,不由得缪贤不信服,事情发展也果如蔺相如所料。如此一来,蔺的能言善辩在缪贤的心中扎下了根,在缪贤的穿针引线下,蔺相如进入赵国君臣的视线,参与了秦赵之间的争斗,也开始演绎他人生的精彩与辉煌。 二.与赵王对话:权衡得失,入情入理。 换和氏璧不行,不换和氏璧还是不行,怎么办?赵国君臣欠议未决,在这两难之际,在缪贤的大力举荐下,应召前来的蔺相如以快刀斩乱麻之势斩钉截铁地回答:换!秦强赵弱,不还不行,如果不换,理亏在赵国,就给秦出兵以口实;如果换,而秦国拿不出城池,那就理亏在秦国。两害相较取其轻,宁可赵吃亏,也要让秦理亏。这样一说,孰重孰轻,是得多还是失少,赵王心里跟明镜似的亮堂,赵王明白:宁可让赵国吃点小亏,也不能让秦国占大便宜。他当即决定派人出使秦国,去做成这一笔不可不做的生意,蔺相如又主动请缨,要求亲自前往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并表示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真正是璧在人在,璧亡人亡,掷地有声,赵王自然首肯。自此,一连串的传奇故事即将发生,一个英勇不屈的身影也即将在外交舞台上大放异彩。 三.与秦王在秦庭对话:有理有节,进退自如。 蔺相如护璧入秦,他和秦王的交锋是全文的重头戏,也是精彩戏,司马迁在此不吝笔墨,蔺相如也因之光芒四射。故事较为复杂,两人几度交手,但大体可看出,蔺相如审时度势,主动出击,该进时进,该退时退,进可贬斥秦王祖宗八代,退可求秦王三思而行,刀下留人。真正是有理有节,让秦王哭不得,笑不得,喜不得,怒不得,有力无处使,有气无处出,尴尬至极,狼狈不堪。如秦王和美人及左右赏玩玉璧时,蔺相如看出他没有偿还城地之意,即上前说:璧有瑕,请指示王。以谦恭有礼的语言骗回玉璧。玉璧一到手,又改变辞色,怒气冲冲,指责秦王傲慢无礼:今臣至,大王见臣列馆,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并表示,如果秦王想硬取,那就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秦王无奈之下,答应以城换璧,蔺相如又要他斋戒五日,以作缓兵之计,暗地里却派人怀璧归赵。读至此时,我们不由得为蔺相如捏一把冷汗,且看他如何收拾残局。五日后,蔺相如如期而至,面无惧色,侃侃而谈,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不提自己的过错,反倒打一耙,揪住对方的小辫子大做文章,将不践约之责推到秦国一边。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使,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事情并非无法挽救,关键看你秦国态度,你若心诚,先割城池,赵国立马捧璧前来。一个烫手的山芋又抛到秦王手上。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这件事我处理欠妥,任你处置,但请三思,杀我容易,掩天下之口却难。绵里藏刀,暗中施压。读完此段,我们既为司马迁穷形尽相的描叙叫好,又为蔺相如从容不迫的外交辞令折服。如何处置蔺相如?的确棘手,不杀他,心中这口气难咽;杀了他,后面的局面难以收拾,自己嗜杀的名声远扬天下。秦王与群臣只好相视而嘻,卒庭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四.与秦王在边境对话:针锋相对,义正辞严。 蔺相如的个人威望和政治地位自完璧归赵后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做了赵国的上大夫,但赵国的日子似乎并不好过,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在这种情势下,秦王想和赵王交好,双方在边境相会。秦王挟战胜的余威,在见面会上以其一贯的咄咄逼人之势,向赵王发难,要赵王为他奏瑟,还要赵拿十五座城池为他做寿。蔺相如再一次挺身而出,决地反击。如果说蔺相如在秦庭上有理有节,是因为他身处险境,不得已而为之。但渑池之会就不同了,一是有军事撑腰,廉颇已陈兵边境,严阵以待,腰杆硬了,自然就胆粗气壮许多;二是赵王在侧,此事关涉赵王脸面和国家尊严,蔺相如唯有以针尖对秦王之麦芒。秦王要赵王奏瑟,蔺相如还以颜色,要秦王击缶;秦国群臣要赵国拿十五城为秦王祝寿,蔺相如气势如虹,也要拿秦国咸阳为赵王祝寿。秦王自恃兵强马壮,国力强盛,欲行不轨,但碰到蔺相如,却连半点上风也没有占到。甚为有趣的是,当秦王不肯击缶的时候,蔺相如出言威胁: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的侍卫想上前阻止,蔺相如张目叱制,左右皆靡,在这里蔺一改书生本色,再现侠士风采,前有秦庭的怒发冲冠之壮举,今有边境的张目而叱之神威,令秦王及其左右颜面扫地,真如樊哙再世,张飞重生,智慧与勇敢在蔺相如身上得到集中展示,怎不叫人羡慕和妒嫉! 五.与廉颇对话:巧妙类比,以德服人。 蔺相如再一次将其人生的辉煌演绎到极致,归国后又被拜为上卿,超过了以攻城野战而立下汗马功劳的廉颇,廉颇自然不高兴,用他的话说: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每每与之作对,出言羞辱,蔺相如却毫不计较,避而远之。这一举动,蔺的门客很不理解,认为跟着他没什么出息,纷纷闹着要离开他,另谋高就。如何平息门客的纷扰,如何解开自己和廉颇的死节?蔺相如真不愧为语言大师,轻轻一番点拨,就化干戈为玉帛,化风雷为祥云。他对门客说: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门客自然回答:不若也。蔺相如要的就是这个小国,他又对门客谆谆善诱:我并非怕廉将军,因为我连秦王都不怕,我怕的是我和廉将军闹矛盾,让秦国有机可乘,两虎相争,最后损害的必然是国家。无需太多的辩白,也无需表功劳、诉冤屈,这番举重若轻的话谁都得出份量,听得出其中包含的沉甸甸的宽仁厚德和国家大义。门客为之拆服,廉颇也为之折服,最后负荆请罪,将相交欢,携手保国。 总之,蔺相如能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权衡利弊得失,分析敌我情态,并结合不同的时势局面说出切中肯綮的话。文中除了蔺相如精妙的语言艺术令人称道外,还有他那超出常人的远见卓识,临危不乱的心理品质,见机而行的处事方法,以及忠心为国的高尚情怀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9318dab84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