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儿响叮当》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铃儿响叮当》是一首曲调流畅、情绪欢快的美国歌曲。歌词生动的描绘了一群孩子冒着大风雪,坐在马拉的雪橇上奔驰的画面,他们的欢声笑语伴着清脆的马铃声回响在路上。表现了孩子们奔放开朗的性格,也抒发了热爱美好生活的真挚情感。 歌曲为再现的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以“3”、“4”的同音反复为主,加上 “ ×× × | ×× × |×× ×.× | × - |”节奏的运用,塑造了马儿奔跑、铃儿叮当的欢快的音乐形象。第二乐段从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小节后半拍开始,“ × | ×× ×× | × - |”的节奏从弱起进入,这一节奏的重复出现,加上曲调的逐步上移,给人以推动感,刻画了孩子们随着雪橇冲破风雪、飞奔向前的情景。歌曲的最后乐段的重复再现,并在结尾用一延长的、渐弱的高音“1”,结束了全曲,仿佛雪橇已渐渐远去,而那充满欢笑的歌声仍在风雪中回荡。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铃儿响叮当》,让学生从中体验到音乐与歌声的美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演唱技巧。 3、过程与方法目标: 用口风琴C调吹奏《铃儿响叮当》的副歌部分。让学生体验歌曲旋律,有助于对歌曲的掌握。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歌曲的赏析与演唱表现艺术处理的结合统一以及尝试用不同的音乐要素表现歌曲。 2、难点:弱起小节和休止符,并用口风琴吹奏歌曲。 四、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口风琴 五、教学过程: 1、听音乐进教室(播放斯克斯版铃儿响叮当,让学生一进屋感受圣诞气氛) 2、师生问好 3、提问导入: 同学们,每年的12月25日,同学们知道是什么节日么? 有一位白胡子的慈祥老爷爷,叫什么名字呀? 谁能描述一下圣诞老人的装扮? 同学们,这就是圣诞老人(出示图片) 那诞老人后边背的是什么呀?(礼物) 大家想不想要圣诞老人的礼物呀? 好,那我们的圣诞老人即将出发,来给我们的小朋友们送礼物啦! 4、出示圣诞节图片,播放的视频英文版《铃儿响叮当》 5、播放教学歌曲《铃儿响叮当》(边听边打拍) (用不同形式反复聆听歌曲,让学生在聆听中体会歌曲情绪) 6、跟琴声视唱曲谱,着重学习弱起小节与“ ×× × | ××× |×× ×.× | × - |” 7、按节奏读歌词,注意弱起小节,与休止符的停顿。 8、老师教唱歌曲《铃儿响叮当》,学生学唱,并强调课堂重难点,注意弱起小节的演唱特点 9、熟练后,节奏变快,有情绪的演唱《铃儿响叮当》 10、用口风琴C调出奏歌曲“ ×× × | ×× × |×× ×.× | × - |”部分 11、一部分学生吹口风琴为另一部分学生演唱伴奏。 15、比一比,哪一组完成的好。 六、结束教学: 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今天的音乐课就上到这里,让我们再一次聆听欢快的《铃儿响叮当》走出教室吧!同学们再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a1e347638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