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精品资料】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章专题一第十三篇 临江仙 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 古诗鉴

时间:2022-11-27 09:17: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十三篇 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古诗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①祐之:辛祐之,辛弃疾的族弟。②裁冰:比喻构思新颖精巧。







1.词的下片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想象、虚写。前两句回忆二人当年的快乐时光,写出了往昔生活的美好。 (2)比喻、对偶。“晚山”对“秋水”,“翠”对“明”。将晚山比作翠眉,将秋水比作明镜,写出了晚山的秀美青翠、秋水的清澈明净,生动传神。

(3)设问、以景结情。结尾两句通过景物描写回答了前一句的设问,即这秀美的山水将伴你千里同行,使得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蕴藉,耐人回味。

2.这首词虽然写的是送别,却无哀伤之感,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上片劝慰祐之看淡名利荣辱,秋饮美酒,夜吟佳句,人生态度淡泊旷达,不因失意而哀伤。

(2)下片前两句回忆往事,小窗风雨、对床夜谈的温馨和深情冲淡了离愁,情真而不流于感伤,清丽洒脱。

(3)最后三句写祐之虽独自上路,但有明媚的山水千里相伴,不会因旅途孤独寂寞而哀伤。



1.词的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借代,以“钟鼎山林”借代做官、归隐两种生活。(2)表现出词人淡泊名利,宠辱不惊。

2.请结合全词,分析这首词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答案 上片表现了词人追求淡泊闲适、诗酒自娱的快意人生。下片首句追忆与兄弟联床夜话,表现出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最后两句表现出词人对祐之此行的关切,一路有美景相伴,感到慰藉。虽为送别词,却无一丝哀伤。



1.在辛弃疾看来,怎样才能做到“闲处过平生”?请结合词的上片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首先,要有这样的人生态度:在朝在野都是幻梦,不必为宠辱得失自我惊扰,只需平静闲淡地度过余生。其次,可以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饮如露般甘美的酒,写构思精巧的诗词。

2.词的下片表达了什么情感?主要是通过哪一种手法来表达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下片表达了词人与弟弟祐之的离别深情。(2)主要运用了虚写(想象)的手法。首先回忆了往昔与弟弟小窗风雨、对床夜谈的手足情谊;接着想象族弟归途之中的情景,祝福他有青翠如眉黛的山、明亮如镜的水相伴前行。



1.下片“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描绘了一幅风雨之夜,词人与弟弟祐之挑灯不寐、联床夜话的画面。 2.赏析“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两句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这两句对仗工整,比喻巧妙:群山如黛,明水如镜。词人描绘如此明丽的秋景,自问自答,委婉地表达了对祐之千里独行的宽慰。

(示例二)①比喻、对偶。“晚山”对“秋水”,“翠”对“明”。将晚山比作翠眉,将秋水比作明镜,写出了晚山的秀美青翠、秋水的清澈明净,生动传神。②以景结情。结尾两句通过景物描写回答了前一句的设问,即这秀美的山水将伴你千里同行,使得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蕴藉,耐人回味。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a33475e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e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