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梨花》图文结构式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在记叙中把同表达中心思想有关的事情写得具体清楚的特点,并体会本文构思精巧,以花喻人的象征手法。 2、教育学生要象哈尼姑娘们那样,学习雷锋精神,自觉地为人民服务,多做好事。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积累词语,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写作的顺序,以花喻人的象征手法。 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更可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还可以使他们接受不同的观点,扩展他们的视野,促进思维的发展,让他们团结协作,锻炼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点讲可以帮助学生完善相关知识点学习。通过拓展,让学生语言表达水平进一步提高 我国西南边睡是块神奇而美丽的地方。那里的山美水美人更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驿路梨花》,讲述的就是西南少数第 1 页 共 3 页 民族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读完它,你会被那里的山水、人物所感染,你一定会深深地爱上它。 全班分6个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将讨论结果写在大卡上。 1.感知课文内容,划分部分,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8):主要写“我们”在梨树林中发现屋。 第二部分(9-12):主要写小屋帮助“我们”解除饥饿疲劳。 第三部分(13-27):主要写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 第四部分(28-36):主要写梨花妹讲出小屋的来历。 第五部分(37):热情赞美,结束全篇。 2.本文以什么为线索? 3.为建设和照料驿路山间草屋,梨花、哈尼小姑娘、瑶族老人,以及解放军同志做了哪些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大卡,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结果点讲以上问题,并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两次误会、三个悬念 第一个悬念: “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第一次误会:以为前来送米的瑶族老人是小茅屋的主人。 第二个悬念:瑶族老人不是主人,那“主人家是谁”呢? 第 2 页 共 3 页 第二次误会:瑶族老人说,他从一个赶马人哪里打听到是一个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第三个悬念:解放军战士为什么盖房子呢? 1.小结: 小说通过发生在哀牢山深处一所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再现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乐于助人、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歌颂了互帮互助良好社会风貌。 2.拓展延伸,扩大外延 (1)趣味讨论:假如哈尼小姑娘在驿站开起旅店,勤劳致富,你怎么看? (2)你能说说古代诗人吟咏梨花的诗句吗? 侯晓旭 第 3 页 共 3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ac95aca14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