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女》原文及翻译 《静女》原文及翻译 《静女》一文出自《诗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静女》原文及翻译,欢迎参考阅读! 静女 先秦:佚名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译文 娴静姑娘真可爱,约我城角楼上来。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抓耳又挠腮。 娴静姑娘好容颜,送我一枝红彤管。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注释 ⑴静女:贞静娴雅之女。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静当读靖,谓善女,犹云淑女、硕女也。”姝(shū):美好。 ⑵俟(sì):等待,此处指约好地方等待。城隅:城角隐蔽处。一说城上角楼。 ⑶爱:“薆”的假借字。隐蔽,躲藏。 ⑷踟(chí)躇(chú):徘徊不定。 ⑸娈(luán):面目姣好。 ⑹贻(yí):赠。彤管:不详何物。一说红管的笔,一说和荑应是一物。有的植物初生时或者才发芽不久时呈红色,不仅颜色鲜亮,有的还可吃。如是此意,就与下文的“荑”同类。但是也可能是指涂了红颜色的管状乐器等。 ⑺有:形容词词头。炜(wěi):盛明貌。 ⑻说(yuè)怿(yì):喜悦。女(rǔ):汝,你,指彤管。 ⑼牧:野外。归:借作“馈”,赠。荑(tí):白茅,茅之始生也。象征婚媾。 ⑽洵美且异:确实美得特别。洵:实在,诚然。异:特殊。 ⑾匪:非。 ⑿贻:赠与。 鉴赏 《静女》一诗,向来为选家所注目。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也就是说,它是一首爱情诗。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多有曲解,未得其真旨。最早《毛诗序》云:“《静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郑笺释云:“以君及夫人无道德,故陈静女遗我以彤管之法。德如是,可以易之,为人君之配。”而《易林》有“季姬踟蹰,结衿待时;终日至暮,百两不来”、“季姬踟蹰,望我城隅;终日至暮,不见齐侯,居室无忧”、“踯躅踟蹰,抚心搔首;五昼四夜,睹我齐侯”之句,则反映齐诗之说,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遂谓“此媵俟迎而嫡作诗也”。所说拘牵于礼教,皆不免附会。宋人解诗,能破除旧说,欧阳修《诗本义》以为“此乃述卫风俗男女淫奔之诗”,朱熹《诗集传》也以为“此淫奔期会之诗”,他们的说法已经接近本义,但指男女正常的爱情活动为“淫奔”,仍是头巾气十足,与汉儒解诗言及妇女便标榜“后妃之德”同一弊端。 诗是从男子一方来写的,但通过他对恋人外貌的赞美,对她待自己情义之深的宣扬,也可见出未直接在诗中出现的那位女子的人物形象,甚至不妨说她的形象在男子的第一人称叙述中显得更为鲜明。而这又反过来使读者对小伙子的痴情加深了印象。 诗的第一章是即时的场景:有一位闲雅而又美丽的姑娘,与小伙子约好在城墙角落会面,他早早赶到约会地点,急不可耐地张望着,却被树木房舍之类东西挡住了视线,于是只能抓耳挠腮,一筹莫展,徘徊原地。“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虽描写的是人物外在的动作,却极具特征性,很好地刻划了人物的内在心理,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c119ece25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