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毒性杂质及其警示结构

时间:2023-04-15 09:45: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基因毒性杂质及其警示结构

古语有云:是药三分毒这句话不管在传统中药还是现代化学药都是基本成立的。

对于化学药来说,在活性药物成分(API)的生产过程中,一些起始物料、中间体、试剂和反应副产物不可避免地作为杂质存在于最终产品中,因此一种药物的安全性不仅决定于它本身的毒性情况,也决定于它所含有的杂质的毒性情况。根据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协调会(ICH)指南,原料药杂质可分为有机杂质(有关物质)、无机杂质及残留溶剂三个主要类别。而大部分基因毒性(或称为遗传毒性)杂质(Genotoxic Impurities, GTIs)就属于一类特殊的有关物质。 近些年发生过多起由于基因毒性杂质残留而导致的药品召回事件,为确保用药安全,各国及地区的相关组织如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协调会(ICH)等相继发布杂质控制的相关规程及指导原则。

20176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加入ICH,这意味着我国在药品安全方面正式向国际接轨;20191月,国家药典委员会官网发布关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增修订内容(第四批)的公示,其中就包含有遗传毒性杂质控制指导原则审核稿(新增)。因此对国内药企来说,不管是面对国内市场还是走出国门,对基因毒性杂质的控制都是绕不过的坎。 什么是基因毒性杂质?

根据《中国药典》的相关文件定义,基因毒性杂质是指能引起基因毒性的杂质,包括致突变性杂质和其它类型的无致突变性杂质。其主要来源于原料药的生产过程,如起始原料、反应物、催化剂、试剂、溶剂、中间体、副产物、降解产物等。致突变性杂质(Mutagenic Impurities)指在较低水平时也有可能直接引起 DNA 损伤,导致 DNA 突变,从而可能引发癌症的遗传毒性杂质;而非致突变机制的遗传毒性杂质在杂质水平的剂量下,一般可忽略其致癌风险。

而潜在基因毒性杂质(Potential Genotoxic ImpuritiesPGIs)是指其结构中含有与基因毒性杂质反应活性相似的化学结构,即警示结构(Structural alerts, SAs,通常也作为基因毒性杂质来评估。 化合物为何具有基因毒性?

Miller夫妇(James A. Miller Elizabeth C. Miller)对化合物致癌机理做了深入的研究,19世纪70年代他们提出了著名的化合物致癌的亲电理论构成DNA的四个碱基(ATGC)中,有很多的亲核位点,比如嘧啶环和嘌呤上的NO等,这些位点可以与亲电试剂(如烷基化试剂、酰基化试剂等)反应而产生不可逆的变化,从而引起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是诱发癌症的重要原因。




基因毒性警示结构有哪些?

Miller夫妇提出亲电理论后,John Ashby19世纪80年代提出了致癌性的警示结构Structural alertsSAs的概念,含有这些结构的化合物就存在与DNA发生作用的可能,进而可能诱发癌症。2009年,欧盟的相关机构的报告中收录



在这个报告中,也列举了一些含有这些警示结构的化合物等详细信息 总结:本文简单阐述了基因毒性杂质的概念及其作用机理,展示了一些主要的基因毒性警示结构。需要注意的是,含有这些警示结构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基因毒性,同时确定具有基因毒性也不一定会产生致癌作用。这些警示结构的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c2bd67c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