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的生死观

时间:2022-09-02 13:02:2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未之死焉之生——周国平的生死观

周国平说:死亡和太阳一样不可直视。然而,即使掉头不去看它,我们仍然知道它的存在,时刻感觉到它的步步逼近,把它的可怕阴影投罩在我们每一寸美好的光阴上面。而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对于享受太阳光芒这事太过于自然了,对于自己活着这件事情实在太习惯了,而凡是习惯了的东西,我们就很难想象有朝一日会失去。所以,人们惧怕有一天死亡之神找上门来。

我不相信一个正常人会从来不想到自己的死,也不相信他想到时会不感到恐惧。很早时候,当我有一天突然明白未来的几十年后,自己也会遭遇那白发苍苍、皮肤松弛老化的时刻时,死亡问题就困扰着我。我怕想,如果是白天,我一定会找其它事情去做,为的是躲避这个令人恐惧的话题;但是,如果是深夜,我就必须拿出自己的灵魂面对死亡的时刻了。我不愿意与任何人分享有关死的认识,因为我深知大家也会恐惧。如果没有此种心理,那必定就是嘲笑了,然后还会指着街上任何一个人对我说:你看周围人都心安理得活着,谁像你这般折磨自己。我们这么年轻,何须挂虑死亡。因此,我从不自找麻烦引出这个话题,这成了我青春期的一个秘密,是与任何好友都分享不了的对死的恐惧之感。直至高中,读了有关史铁生的书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后,我才发现,这一问题早就困扰过无数圣贤了。金圣叹曾说:我今天想到死的时候这么无奈,在我之前不知道有多少人也这么无奈过了。我今天所站得这个地方,无数古人也曾经站过,而今天只见有我,不见古人。他对于人面对死亡的无奈之感表达得多准确。

人之死,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没有人能够否认它的必然性。自古以来,思考过、

抗议过、拒绝过死的人,最后都免不了一死。对于宇宙恒定的规律,渺小的人类不可做任何挣扎。对于死亡,别无选择。也许正是这种无奈,使得大多数人宁愿对死保持沉默。

人们用琐碎的日常生活填充了恐惧的内心,使我们无暇顾及死亡。事业和理想暂时掩盖了人们心中对死亡的阴霾,就像美丽的晚霞一样遮盖住我们不得不奔赴的那座悬崖,于是放心向深渊走去。

1 / 3






中国的圣人说过:未之生,焉之死?西方的哲人大约会倒过来说:未之死,焉之生?从这里可见中西方对待人生问题的不同见解,但却都有各自的道理。在这里,我不评论熟是熟非,只想强调一点:生与死是必然挂钩的,上帝既然给了我们生命来品味,自然也有收回去的权利。它的天秤永远是公平的,它先让命运之神安排我们呱呱落地,最后安排我们奄奄一息。即使你有多不愿意死,你都得在有生之年面对死。许多哲学家都教导:使自己愿意死,死就变得不可怕了。周国平对此笑道:这不是叫人克服对死的恐惧吗?只有无知的动物才可做到这种境界吧。如果凡人真能够这样做,或者只把死亡当做人生司空见惯的许多平凡事中的一件事来想,倒不视为一种准幸福的境界。遗憾的是,愚者不费力气就可以与动物一起置身于这个境界,而智者却须历经沧桑才能达到。

当生命力因疾病或年老而衰竭时,死亡就显得不可怕了。周国平如是说。的确如此,当生命带给生者的只有痛苦与挣扎,那死亡可谓是最好的解脱方式。人们对死亡的恐惧,无非来自对生命的欲望,而生命的欲望有来自生命力。当生命力枯萎时,生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当然只能选择另一条解脱的途径。当然,人不可能避免肉体的渐渐衰老,而灵魂厌恶这衰老的肉体,终免不了弃之而走。这时候,死是值得生者欢迎的了。

对于我个人来说,我认为个体的生与死会对世界造成一定的影响。人不可能做到如诗中写的那样:我轻轻的走,正如我轻轻的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个体的出生使世界的一切与之息息相关,而死亡必将在地球上留下其曾经生活的痕迹与日后的影响,不管痕迹的深浅与影响的大小。有时候,我不禁想,出生得愈晚愈好,那样就会有更美好的世界属于我了。但是,具体晚到什么时候又说不清。不过想到自己无论何时出生,一死便前功尽弃,留在身后的同样是那个与自己不再有任何关系的世界时,想法便戛然而止。除非永生,我想,这样才能摆脱对死的恐惧。但奥勒留说:所有来自永恒的事物作为形式是循环往复的,一个人是在一百年还是两千年或无限的时间看到同样的事物,这对他来说是一回事。总之,太阳下没有新东西,永生是不值得向往的。周国平对此表示赞同,他承认永生是荒谬的。而我等俗人也只得乐观想:造物者一定是想

2 / 3






让人们在有限的生命长度中珍惜一切生活中得酸甜苦辣。人生中的欢乐与美好,因为短暂而珍贵;痛苦和悲惨,也因短暂给人解脱。

人们对死的思考尽管徒劳,但周国平却觉得这是一种有意义的徒劳。它能使人看到人生的全景与限度,用超脱的眼光看待人世间的成败祸福。同时,他认为对死的思考能使人更加清醒地意识到个人存在的不可代替,会强烈地想实现自己独一无二的、不可重复的价值。如此看来,我无需再感叹死亡的无奈了,我应挖掘自身的最大优势,完成此生的愿望,然后在弥留之际,也可以满足、自信离开。因为我把我认为最好的财富留在了世界,而这个世界,将永远留下我活过的痕迹。

100124 毛剡珠

3 /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c6d8a1928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