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南通方言童谣的创设(经验交流)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童谣相伴 快乐成长 ——记我班南通方言童谣创设 如今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学说普通话英语,很少用自己的家乡方言——南通话了。孩子越来越与国际接轨,我们在欣喜的同时,不禁有些淡淡的哀伤,还能同这些孩子用家乡话沟通吗?那些记忆中的童谣,这些孩子还能知道,还会说吗?依然清晰地记得我们小时候在阳光下唱着童谣,和小伙伴跳着皮筋的样子,那纯美灵巧的身姿,就像风中的莲花在金色的阳光里一点一点慢慢打开。 地处“淮南江北海西头”的江苏南通,是一座有着数千年文化遗存的苏中古城。历史与现实、古老与时尚、外地文化与本土文化在这里兼容并蓄、交汇互存,形成了极具特色的绚丽多姿的江海文化。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人文历史积淀深厚,民间文艺源远流长。其间南通童谣更因为它的内容健康向上,旋律朗朗上口,所以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传唱至今。 为了让孩子更加的亲近家乡,了解南通别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我园确立了以“江文化”为主题的园本特色。根据我班幼儿还处于小班的年龄阶段,于是我们便从南通有趣的民间童谣入手,来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通过生活化的方式自然带入幼儿热爱家乡文化的美好情感。 一、将童谣融入孩子们的生活环境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目的,在于利用环境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和综合的教育,让幼儿参与和利用环境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刺激,激发幼儿内在的积极性,让幼儿直接得到一种情感体验和知识的启迪,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我班的童谣特色教学中,我们从两方面来考虑: 1、创设一个童谣的静态环境 在活动室以及外走廊的墙壁上,我们布置了一些简单有趣且色彩明快的童谣配图片,供家长和孩子一起看一看、念一念等,活动室的吊饰也设计了各种南通方言童谣,供幼儿体验、了解家乡的方言、民俗。 2、营造一个声响的童谣环境: 教师应努力创设对幼儿有激发性的环境,使环境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幼儿园是一个不缺乏音乐的地方,在每天的晨间接待时段,我班会播放一些快乐的南通话童谣,如:“小巴辣子开会啦”“卖糖粥”等,让孩子一来园就感受家乡童谣的有趣;在户外运动中,伴随着孩子的运动,我们也会融入南通童谣的音乐和说唱;同时每天户外活动回来,孩子们都有一段轻松愉快的时间——童谣五分钟。小朋友们或两人结对,或三五成群,唱着童谣即兴歌舞,在孩子们主动学习、练习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对童谣的记忆,也提高对家乡方言的理解。 二、将谣融入幼儿的运动中 仔细研究南通童谣,我们发现有很多的童谣是和运动紧密联系的。如在户外的民间游戏中,孩子们对手脚协调要求较高的“踢毽子”显得有些生畏,使得新开辟的游戏无人问津,备受冷落。于是,我们组织幼儿学念童谣“萤火虫低低飞,下来吃乌龟,乌龟不长毛,下来吃葡萄,葡萄不开花,下来吃黄瓜,黄瓜不结籽,下来吃果子,果子不甜,归家种田”等童谣。伴随朗朗上口、有韵律的节奏,表面看似弱化童谣的练习,其实是在踢毽子的游戏中巩固了童谣的学习和记忆。 又如童谣“城门几丈高”(城门城门几丈高,四五六七八丈高,骑白马,挎大刀,走进城门滑一跤。)是一个练习钻的游戏;游戏开始,“城门”两臂上举搭成拱形,进城的人一个跟着一个从“城门”下钻过,同时一起念儿歌,念到“跤”时,“城门”两臂立即放下,围住一个幼儿,“城门”通过猜拳方法决出胜负,谁赢了就与被围住的幼儿交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孩子们在不自觉中主动练习、强化学到的童谣,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孩子一方面从中获得了愉悦感、成就感,另一方面孩子们运动的协调性、平衡性等也大大增强。 三、将童谣融入幼儿的学习活动中 在学习活动中,我们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幼儿学习南通方言童谣,也是幼儿有效学习童谣的过程。《纲要》中指出:教师要重视孩子学习的过程,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通过直接体验来学习,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学习、探索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南通方言童谣教学,除了常规的使用各种各样的教学辅助手段进行丰富有趣的活动情景创设外,更需要我们用灿烂的笑容、热情的语调、高昂的情绪、丰富的肢体动作来感染每个幼儿,为童谣的教学增添一丝亮色和活力,使童谣不仅变得生动有趣,还让幼儿有非常直观的视觉感受。如:“大头大头,落雨不愁,人家有伞,我有大头。”通过晃动头部,手指张开从上往下做形象的下雨、撑伞动作等。在肢体运用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幼儿学做形象、夸张、生动、有趣的动作,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互动中,更好的学习南通童谣。 四、将童谣融入幼儿的游戏活动中 我们都知道每个区域活动的设置都是为了帮助幼儿更好的掌握一种方法和技能。在区域活动的创设中,我班设置了一个表演区域“家乡童谣STYLE”的表演小舞台,来满足幼儿表演童谣的愿望,教师提供童谣磁带、合适的材料等,进一步满足幼儿表演童谣的兴趣。如童谣:“千磨万磨磨粯子,磨给宝宝吃,宝宝不吃,磨给爹爹吃,爹爹不吃,磨给奶奶吃,奶奶不吃,磨给小狗吃,小狗吃替了。”并为幼儿提供各种服饰和道具,来增加童谣的趣味性,从而理解并复述、记忆童谣。 五、将童谣融入幼儿自由活动中 许多的南通童谣带有游戏性,非常适合幼儿在自由活动中坐着或站着玩,如游戏:“炒蚕豆,炒豌豆,噼里啪啦翻跟头。”两名幼儿面对面拉手站立,边左右摆动双臂边念儿歌,念完,两人举起一边相拉的手,并同时从高举的手下钻过去,变成背靠背站立。然后再边左右摆动双臂边念儿歌,念完将另一边相拉的手举起并钻过去转身,回到面对面的姿势。如此反复交替进行。还有“买糖粥”( 笃笃笃、买糖粥,叭叭叭,放爆竹,喔喔喔,鸡子啼,旺旺旺,狗子叫,轰轰轰,开大炮,嗡嗡嗡,飞机到,哇哇哇,伢儿哭,嘻嘻嘻,伢儿笑。)、 “新娘子坐轿子”等,幼儿在积极主动的童谣游戏中,通过互相协调、模仿,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使孩子助人、合作的心理品质得到发展。 我们处在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南通童谣作为一个地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是幼儿园园本课程的良好资源。通过童谣的熏陶,幼儿对创造力、审美能力、民族意识以及智慧潜能得到了开发。并且让幼儿树立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对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c72dd2d48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