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事件与人类文明史危机

时间:2022-12-09 04:26: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地质灾害给人类文明史带来的危机

在人类诞生于地球上的短短几百万年间,地质灾害作为天灾亦或是人祸在人类历史中扮

演着不小的角色。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就其成因而论,可分为主要由自然变异导致的自然地质灾害和主要由人为作用诱发的人为地质灾害,就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变化的速度而言,可分为突发性地质灾害与缓变性地质灾害两大类。单单从中国历史上来看,地质灾害事件的发生就是较为频繁并产生重大影响的。中国大陆从2600a B.C1910a A.D4510年间,共发生山崩滑坡地裂灾害事件784起。灾害事件发生的频度和强度时起时伏, 表现出具有不同时间和不同幅度的灾害群发周期, 大的群发期间有次一级群发期, 大的群发期还有不同尺度的小群发期, 表现出节律性、层次性、自相似性的嵌套形式。其中最显著的群发期有10, 分别是中国黄帝、夏梁、殷代、周代、西汉、东汉、西晋元代、明清清末群发期。古人虽未深刻了解到地质灾害的发生原因,但我们可以从各类神话传说以及史书记载中看到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及其影响,而由于那时候的人们对其了解不多,相应的措施也不如现在那么完备,类地质灾害现象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必然远超过如今,如清咸丰五年(1855)黄河决口,河南不少州县遭黄水漫淹,江苏、山东、安徽等省灾害严重,导致1856年人口年增殖率减为-10.39‰,比上年减少人口477.3万人,这对一个国家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打击。

而地质灾害放到现当代,亦是酿成了不少悲剧。就从近40多年来讲,国内发生的重大地质灾害就有如下几起:1.1976年唐山大地震,死亡24万多人,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由于“文化大革命”和地震的双重影响,使1976年前10个月全国生产普遍下降,财政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6.3%,国民收入下降2.7%,当年财政赤字29.6亿元;2.19897月四川华蓥山滑坡发生前已经进行了调研,并制定了防治方案,只是由于1 000万元经费难以筹集,未予实施,结果发生滑坡、泥石流,造成死亡259人,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的惨剧;3.1998年,长江流域和嫩江、松花江流域的洪水灾害,截止同年822日初步统计,全国受灾面积0.21×108 hm3,成灾面积0.13×108 hm2,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3 004(其中长江流域死亡1 320),倒塌房屋497万间,估计直接经济损失1 666亿元;4.2008年,四川汶川、北川发生8级强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 17923人失踪,以及直接经济损失8452亿元人民币,其中四川损失最严重,占到总损失的91.3%。这些例子足见地质灾害对于社会的巨大危害,而人类对地质灾害的研究也将是关乎人类生存的重要课题。

虽然随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类对于地质灾害了解在不断的加深,但是同时,地质灾害的形式以及影响也因社会的不断向前推进而远比古时候复杂的多了。鉴于自然地质灾害与人为地质灾害之间较难区分,在这里我想分突发性地质灾害和缓变性地质灾害分析如今地质灾害的复杂性。

对于突发性地质灾害,其影响从简单破坏扩展到了更多的方面。2011年,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引发的海啸影响到太平洋沿岸的大部分地区。这次地震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除却其破坏性巨大的原因,还有另一方面是它引起了人类对于核电站的思考。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而众所周知,核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是深远的,直达基因的,核电站附近居民尽管及时撤离了却也已受到影响,而且事故也污染了空气、水源与土壤,这些污染将在事故发生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困扰着日本人民及当局政府。日本的抗震救灾水平是很高的,但是


面对核电站泄漏事故,再多的措施也阻止不了核污染的扩散。这就是现在不同于以前的地方。以前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影响是直接的,比如房屋倒塌,人员伤亡,情节严重则是爆发瘟疫。而如今,世界各地建造起了核电站这种具有危险性的发电厂,当然,不得不承认,核电站是历史的必然,它的出现为人类能源危机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加以好好利用必是会造福全人类的,但是在剧烈的地质灾害面前,核电站则好比一个不定时的炸弹,如果未能抵抗天灾的攻击,就会酿成严重的人祸。除了核电站,世界上还有其他各种类型的重大危险源,一旦灾难发生,这些危险源极有可能爆发出危险化学物品,引起更为广泛的致命灾难,这比起单纯的突发性灾难,后果会可怕也不可计的多。

如果说突变性地质灾害的后果是由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造成,那么缓变性地质灾害,更大程度上是人类活动引起。缓变性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壤盐碱化、地面沉降等。近年来,随着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有一项缓变性地质灾害正在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泛关注,那就是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淀的整个过程。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而能保持坡地完整。然而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特别是人类严重地破坏了坡地植被后,流失过程加速,即发生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使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而目前国内的水土流失情况不容乐观,呈现点上有治理,面上有扩大,治理赶不上破坏的形势。解放初期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4亿亩,1980年则约治理仅6亿亩。由于治理赶不上破坏,水土流失面积已经扩大到22.5亿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涉及近千个县。水土流失的危害是多方面的:1.土壤肥力下降,大量肥沃的表层土壤丧失;2.水库淤积,河床抬高,通航能力降低,洪水泛滥成灾;3.在高山深谷,引起泥石流灾害,危及工矿交通设施安全;4.恶化生态环境,包括沉淀物的污染,生态环境的恶化等。水土流失的发生与易于发生水土流失的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条件是密不可分的,但同时,社会发展的因素也是导致水土流失一发不可收拾的重要原因。由于现在社会人口多,导致粮食、民用燃料需求等方面的压力增大,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人类对土地实行掠夺性开垦,片面强调粮食产量,忽视因地制宜的农林牧综合发展,把只适合林,牧业利用的土地也辟为农田。另外,某些基本建设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例如,不合理的修筑公路、建厂、挖煤、采石等,破坏了植被,使边坡稳定性降低,引起滑坡、塌方、泥石流等更严重的突变性地质灾害。从水土流失这类地质灾害上,我们可以直接看到人为破坏结果,而其实有些看似更应该是地质原因引起的地质灾害也开始向人为祸害方向发展,这里我想以地面沉降为例。地面沉降是指在一定的地表面积内所发生的地面水平面降低的现象。作为自然灾害,地面沉降的发生当然也离不开一定的地质原因。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膨胀,地面沉降现象越来越频繁,沉降面积也越来越大,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面沉降现象尤为严重。近几十年来,人类过度开采石油、天然气、固体矿产、地下水等直接导致了今天全球范围内的地面沉降。而且由于各大中城市都处于巨大的人口压力之下,地下水的过度抽采更为严重,导致大部分城市已经出现地面沉降,在沿海地区还造成了海水入侵。所以如今我们研究地面沉降的原因时,可以看到人为因素已大大超过了自然因素,而地面沉降现象也已逐渐从天灾演变为人祸。

与突变性的地质灾害不同,缓变性地质灾害的影响是逐步的深远的全球化的,而且可以引发突变性地质灾害的。突变性地质灾害受地质条件约束更多,故其影响也是更具针对性的,而缓变性地质灾害则是面向全人类的。这么说并非没有道理,人口、资源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世界各国都在面对发展的困境,人类与环境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之前为了发展而忽视的问题已经随时间推进渐渐暴露出来了,在这些问题当中,土壤问题又显得尤为突出,牵动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ccdcd43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