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树 2

时间:2022-08-05 00:22: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去年的树》第三次教学设计(1组)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童话并不陌生,他们早已在课内外阅读过许多童话,知道童话中的花鸟虫鱼、日月星辰等都能说话,还知道童话一般都歌颂了真善美。“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能力欠缺。因此,在学习本文时,结合《去年的树》语言简洁的特点,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从简洁的语言中去体会人物丰富的情感,关心人物的命运,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加之本课生字只有4个,因此识字不是难点,但为更好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写字的要求,在课堂上还是需要有写字时间的。对于理解课文,感受鸟儿和树的友情比较容易,对两次“看了一会儿”的内涵不能具体分辨,需要通过想象来补充和区分。对课文内容的概括,数学生会罗哩罗嗦,不够简洁,应指导学生运用“画人物关系图”的方法概括内容,并把同类事情合在一起说。 学习目标:

1.认识“伐”字,规范书写4个生字,正确运用“融化”、“溶化”。 2.画人物关系图,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3.给人物对话添加修饰语,分角色朗读。

4.比较故事结尾两次“看”的不同,想象练笔,体会人物丰富的情感。 5.拓展阅读《白蝴蝶》,画出人物关系图,想象红气球和白蝴蝶的结局。 学习重难点:

1. 学习“画人物关系图”的方法,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2.透过简洁平淡的语言,发挥想象,体会人物丰富的情感。 教学课时: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画人物关系图,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找出故事中有哪些人物,并思考:这些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用简练的语言说给自己听。

2.全班交流:

1)交流人物。随着学生的回答,把“鸟儿”和“树”图片贴到黑板上,并板书“树根、大门、小姑娘、灯火”。

2)交流发生的事情。 预设:

如果学生对内容的概括很罗嗦,逐一来谈鸟儿与树根、大门、小姑娘的关系,教师则肯定学生发言完整,同时进行引导:树根、大门、小姑娘都是鸟儿在找树时问路的过程,你能不能合在一起说?让学生懂得“同类事情要合并说”。

如果学生把鸟儿找树的过程合起来说,教师则追问“为什么你把鸟儿向树根、大门、小姑娘问路合起来说了呢?”通过学生的回答,使其他同学明确“同类事情要合并说”。

3)小结:人物比较多的童话,可以用“画人物关系图”的方法来概括内容,并且把同类情节合并。

4)再次练说内容:学生对照关系图,说给同桌听。 活动二:添加修饰语,分角色朗读对话

1学习第一次对话,认识“语言简洁”并展开想象,体会“鸟儿”和“树”

的难舍难分。

1)出示第一次对话,学生齐读。再出示《幸福是什么》中的一句人物语言,比比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幸福是什么》一课没有修饰语)

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去年的树》 “我为你们三个人的健康喝了三口。”她微笑着说。 ... ——《幸福是什么》

2)结合第一、二自然段,展开想象,给“鸟儿和树的对话”添加修饰语,并说明理由。


预设:学生添加的修饰语,“树”说话时可能是:依依不舍地、深情地、伤心地;“鸟儿”说话时,可能是:痛快地、肯定地。如果学生在谈理由时,不能结合具体的语言文字来谈,教师应引导:他俩是一般的朋友吗?你从哪个词看出来?抓住“天天”一词,体会鸟儿与树形影不离、朝夕相处。如果学生能抓住“天天”一词来谈,则充分肯定学生能抓住词语谈出自己的感受。

3)小结:有了修饰语,语言很生动;没有修饰语,语言很简洁,但是简洁的语言能让我们展开丰富的想象。

4)根据所填词语,同桌分角色读,并互换角色,进一步体会难舍难分的情谊。

2.小组合作,依照“填修饰语”和“感情朗读”的方法,继续想象其他三次对话时鸟儿的心情。

1)出示段落,小组合作:结合当时的情境,给小鸟说的话加上修饰语。 出示:

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 )问树根。 树根回答:“伐木工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鸟儿落在工厂的大门上。她( )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大门回答说:“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飞去。

在一盏煤油灯旁,坐着个小女孩。鸟儿( )问女孩:“小姑娘,请你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小女孩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2)班内交流。找两组同学交流,说说填的内容,并谈出理由。

预设:只要学生所填的修饰词能反映越来越难过、越来越着急的意思,即可。若所填词语不合理,教师应组织其他小组同学补充、纠正、完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ce23021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