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学设计 1.了解有关韩愈的文学常识;朗读、背诵全诗。 2.反复诵读,把握诗歌主旨,体会本诗立意行文、遣词造句的独到之处。 3.领悟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品味诗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 一、激趣导入,简介作者 1.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的描写春天的诗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语: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不少歌咏春天的诗句,还记得吗?(学生回忆,自由表达。)看来大家对这些诗句都记忆犹新。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歌咏春天景物的诗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读诗题,你从诗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明确:“早春”二字点明了季节;“呈”表明诗人写这首诗是送人的,并且交代了呈送的对象——水部员外郎张籍。张籍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故称张十八。 3.简介作者。 韩愈(768—824) 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州市)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4.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背景知识。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领读全诗,学生把握节奏。 节奏示例: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全诗。 3.学生结合课本注释自学古诗,理解诗句的大意。 1 / 3 译文示例:长安街头蒙蒙的细雨润滑如酥,草色远远望去一片淡青,走近却看不到绿意。 早春的景色是一年中最美的,远胜过晚春的满城烟柳。 4.作者是怎样写早春景色的? 预设:首先明确写法——运用对比的手法;其次分析写法的具体运用——这首诗咏早春,诗人抓住了早春的景色特点,将早春的草色与春末的满城烟柳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给读者带来了无穷的美感和趣味。 三、重点研读,赏析诗句 1.研读“天街小雨润如酥”。 (1)“天街小雨”有何特点?(滋润细腻。)诗人是怎样表现出这一特点的?(运用新颖、传神的比喻,“润如酥”把小雨比作酥油,生动地表现了其滋润细腻的特点。) (2)这句诗中的“润”字用得很好,为什么? 明确:一个“润”字,写出了蒙蒙的细雨雨丝的轻细和柔和。“润”有滋润的意思,又有无声的隐含意思,表现出了在草色呈现之前,雨滋润小草而不被众人发现的原因。 2.研读“草色遥看近却无”。 (1)学生朗读诗句,展开想象,感受早春的小草的特点。 (2)怎样理解这句诗? 明确:以远看似有,近看却无,描绘出了早春的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也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 3.研读“最是一年春好处”。 朗读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明确:这句诗直抒胸臆,赞美了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好的东西。 4.研读“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句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暮春时节。)从哪里看出来的?(一个“满”字写出了烟柳生长旺盛的特点,这是暮春时节才有的景致。) (2)怎样理解“绝胜”? 预设:学生结合注释能理解“绝胜”是远远胜过的意思,诗人说早春“草色 2 / 3 遥看近却无”的景色绝胜暮春“烟柳满皇都”的景致,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早春的赞美之情。 四、朗读悟情,背诵积累 1.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预设:这首小诗,诗人只用寥寥数语就将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为远胜于暮春时节的“烟柳满皇都”的绝妙景致。刻画细腻,语言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以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背诵古诗。 3 /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ddbf19a74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f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