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

时间:2022-05-06 00:18:2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雎》教案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使学生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

2.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了解诗中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创作手法。 3.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1.在诵读中体会这首古诗的内涵。 2.兴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诗中出现的一些连绵词的读音和字形,学生记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一提诗我们马上会想到唐诗。是啊,作为一个中国人,谁不会背几首唐诗呢!诗歌发展到唐代,达到了顶峰,诗人数以千计,诗歌浩如烟海,汇成了诗的洪流。同学们想过没有,形成唐诗这巨大洪流的源头在什么地方呢?唐代距离现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唐诗的源头也就是我国古代诗歌的源头,距离现在又有多远呢?最古老的诗歌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要解开这些谜,让我们一起踏上探索古代诗歌源头的旅行吧。



二、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注释给同学们三分钟的时间自读,三分钟后提问,要求学生能不看书回答。

提问: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是什么?(《诗经》 2它收录的是哪个时代的作品?距现在有多少年?(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3000年的历史。

3.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305篇。 4.这些诗歌是怎么分类的?(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民歌;雅:宫廷乐歌;颂;祭祀乐歌。

5.这些诗的作者是谁?为什么?(没有明确的作者,当时并没有专业作家或诗人。



三、学习《关雎》:《关雎》这首诗是305首中的第一首。

1.老师读读这首诗(范读)。听了一遍,有的同学可能会猜到这首诗的内容与爱情有关。《诗经》的编者把它放在首篇,可能就是为了突出“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吧。

2.跟读。老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这样做有利正音,同时让学生感知诗的节奏、韵律。

3.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在自读几遍后要求学生自己看注释,理解重点词的意思,老师提示重点词语,并试着串讲。

4.导读。重点导读前两句。



1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与后面两句有内容上的直接联系吗?(没有。 ②作者写这两句的作用是什么?(讲解“比兴”的手法,讲解内容见教参) ③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反复读读,好好想想,试着说说。提示写了什么事?抒发了什么感情?再看看阅读提示是怎么总结的。 ④阅读提示中还写道:“全诗琅琅上口,和谐悦耳”你们在读时感到了没有?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因为这首诗里运用了反复、双声、叠韵等多种手法。

5.学生反复朗读、背诵。(作业) 教师可这样检查背诵:①背出起兴的诗句。②背出描写男子心理活动的诗句。 6.重点掌握下列词语(读准、会默写)雎鸠、窈窕、荇菜、寤寐、辗转、琴瑟、参差。

《蒹葭》教案

(播放幻灯片1,欣赏《蒹葭》古曲吟唱,创设情境。 一、引入课题:(播放幻灯片2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元好问有一问倒千古的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也有许多与爱情有关的诗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

今天我们要一起欣赏的作品,是《诗经》中的另一篇佳作《蒹葭》(播放幻灯片3



二、初读诗文:感受音韵美,感知诗歌内容。 (一)感受音韵美(播放幻灯片3

1. 全班齐读诗歌,要求学生结合上一课时介绍的关于《诗经》的艺术点,体会《蒹葭》的音韵美。

2. 听学生朗读后,教师正音,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请学生自由发言,说说作品的音韵美是如何表现的?

3. 教师明确:《蒹葭》的音韵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都是四言句,朗读时采用“二二”拍,听起来很整齐;

2)作品押韵:第一章押“ang”韵,韵脚有苍、霜、方、长、央 第二章押“i”韵,韵脚有萋、晞、跻、坻 第三章押“i”韵,韵脚有已、涘、沚

3)运用叠词,如:苍苍、萋萋、采采;运用叠章,统一内容的反复咏唱,这样有一唱三叹的美感

4. 请男女生交错进行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音韵美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

(二)(播放幻灯片4)感知内容

1. 联系旧知识:我们知道诗歌有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咏物诗等类型,那么《蒹葭》属于哪一类的作品呢?(——抒情诗。)抒什么情?(——爱情)是不是这样?我们来看看原文吧。

2. 请学生结合注解,尽量用优美的语言翻译作品第一章的内容后,引导学生对比第二、三章的内容是否是第一章的重复?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明确:三章所写的内容是相同的,表现了一位痴情男子对心上人的爱恋、追求和求之不得的伤感。





2


三、(播放幻灯片5)听读诗文:现象诗歌的画意美。 1. 引导:

唐代的王维,不仅是有名的诗人,也是一位出色的画家。人们曾用这样的话语赞誉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诗情画意”这四个字从来就是密不可分的,《蒹葭》正是这样一幅精美的图画。下面,请先听老师配乐诵读,大家边听边想象,看看脑海中会有怎样的画面?

2. 教师配乐朗诵,学生闭目自由想象。 3. 小组自由讨论、沟通、交流

4. 个学习小组选派一位同学描绘自己脑海中的画面,教师明确描绘时应达到的要求:有什么景物?有什么人物?他们的衣着打扮?各自的活动?而且发言时应该用一段话来描绘给大家欣赏。

5. 审美提升:

刚才大家精彩的描绘,再一次证明了“一千个读者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咱们所想象的“伊人”,都有每个人的审美情趣,并不统一。之所以能让大家产生这么丰富的联想,应该归功于谁?——应归功于作品本身!因为它给我们读者留下了适当的艺术空白:“所谓伊人”,从头到尾都没有清晰过她的面容,从来都没有正对过读者;她似乎就在眼前,忽而又远在天边;她似乎无影无踪,又忽然出现在水中的小洲。这简直像镜中花、水中月,她如梦似幻,若隐若现。

这就是整首诗所表现的朦胧美、神秘美、含蓄美,而诗又贵在含蓄,将最浓烈的爱恋用最不抢眼的色调、最不华丽的辞章表现出来,得确是诗中的精品呵!

四、(播放幻灯片6)赏读:体味诗歌的情感美。

1. 请男女生各一人完成朗读,同学们一起体味作品流露的各种情感,说说这些情感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表达出来的?

2. 学生讨论、交流后,发言。 3. 教师点评,明确:

深深爱恋——白露为霜、未晞、未已——痴痴守望

执著追寻——道阻、长、跻、右,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不畏险阻 失意伤感——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求而不得,可望而不可及 4.审美提升:

男子用情很深,深秋时节,静物是萧瑟的,色彩是暗淡的;深秋时节,秋水是寒冷的,清晨是彻骨的。那滴滴打在芦苇从中的寒露,也是痴情男子对心爱的“伊人”求之不得而之后落下的伤心的眼泪吧?

那么,除了追求美好的爱情时会出现这样的情感体验,对哪一些事物的追求也有相同的感受呢?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可贵的亲情、纯真的友情、美好的理想、心爱的事业等。

5. 全班再读诗歌,表现情感美,配乐。 五、(播放幻灯片7,点击超级链接)品读:欣赏flash歌曲《在水一方》邓丽君演唱。要求学生将画面中的情境与刚才自己所想象的情境对照,全身心的体味诗歌各个角度的美。 六、(播放幻灯片8)创读:播放背景音乐,鼓励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要读出自己的个性美!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读比赛。

七、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ddf592e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