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随笔 语文教学 革自己的命

时间:2022-07-21 08:32: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学文档

教学教研随笔 语文教学 革自己的命

我讲公开课的时候,05年至10年之间,那个时候,课改就像逐浪排空的黄河,波涛汹涌,气概如虹。上学的时候学的理论,突然在课堂上都用不到了,于是在领导和同伴的援助下,我从一名懵懂无知的新手教师,逐渐成为了一个所谓的教学老手,游走在各种公开课中。还好,捧了杯,得了奖,拥有了自己的套路。

我喜欢讲大课,就是那些文笔有激情,言语有气概的课文,例如(安塞腰鼓)(船长)(黄河的主人)安塞腰鼓的排比句,船长那拔枪威慑众人的气概,还有黄河的惊涛骇浪,总能让课堂的气氛衬托得如电影一般。我曾经因为把课文讲得像看电影一样这句评价,自我观赏了很久,也因此总认为,只有这样的课,才是一节真正的好课。这种情愫伴随我了很久,直至我当上教导主任、甚至业务副校长。这期间,我不再讲课,而改为评课,我其实还不了解,自己脱语文教学的一线很久了。

讲课就像看电影一样让听课的人觉得过瘾,在当时那个时代,确实是一节好课,也是众人眼中向往的课堂。大家都在斟酌老师的每一句话应该如何说,每一句评价要怎们接,更多地是指导学生品、读。品词句、读词句。因此,课堂上有了套路:你感受到了什么,你从哪里感受到的,能把你的感受读书来吗?谁还有其他〔相同的〕感受?这个套路简直太好用了,一篇课文找到一个重点,反复地问来问去,课文的情景感有了,学生的读书体会有了,老师的评价言语也到位了,真是一节好课。

在当时那个阶段,我们的认知都是一样的,对于好课的界定也是一样的。因此直到现在我还认为,这种上课方法具有他正面的意义,而这种观念,在我的潜意识中根深蒂固。

但是最近的几次听课和评课,在和老师、教研员以及对案例的学习中我发觉,这种语文教学形式在悄然的发生着改变。今天的教研,陈红霞老师问了一

.


教学文档

个问题,语文课文中的内容就肯定是教学目标吗?起初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是她说,在今年的教材中,有一首古诗二年级也学,六年级也学,请问教材内容还是教学目标吗?我突然明白,竟然不是!语文课太奇妙了,文本只是一个载体,那么什么才是教学目标呢?毋庸置疑,是现在大家都提高的学科素养。二年级学故事,要掌握的学科素养和六年级绝对不一样。而这种素养,并不是通过单纯的品和读就能表达的,而是要通过学法来呈现。所谓的学法,就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学生学习到的方法。这个太有趣了。同样的文本,不同的学法,目标是不一样的。

今天的教研,主题是(灰椋鸟)这是我很喜欢的文章,因为它很有气概,老师讲得也很棒,言语、教态堪称完美,但是学生的进入度不高。一节课下来,总感觉缺点什么。忙完进去听评课的时候,教研员已经讲到要把分号作为课文的难点来讲。起初我并不明白,后来刘娟老师说,我们现在所说的语文教学,品读文章是重点,学法才是难点,大家都会品读,而你教会了学法,才是真正的在教学。就像(黄河的主任),一篇文章如果只理解为什么艄公是黄河的主人这一个问题,就显得层次太低了,我们真正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是语文的学习技能,而非这一个问题。探讨中,我想到了自己从前的课,总觉得讲学法就会破坏课堂的气氛,让电影感缺失。不讲学法,课堂就没有做到真正的学习。怎么化解这其中的问题呢?教研员老师说,这是教学的难点,如果老师都不去积极面对,学生怎会积极解决?我又再次想起自己以前的课堂,好似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总能通过精心设计的评价言语把这些问题回避掉,从而让课堂完美无缺。

呵,有趣的语文教学。文本不是目标,重点也不是难点。想上好课吗,要转变观念。可我陈旧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要想改,真的要革自己的命。下一次的教研主题我想好了,上下年级来个同课异构,就拿同一首古诗开刀,告诉大家,文本不是目标,重点也不是难点。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ebbcb42de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e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