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日语教育同质化的开展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日语教育同质化的开展及存在的问题 1.高是指人才培养目的的层次定得高,课程体系相近。盲目向世界名校,国际一流,重点学校,博士点的学校开展。研究型大学的财政拨款要高于研究教学型的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的财政拨款要好于教学型的大学。所以都想建立高程度大学,都想培养高质量的日语人才。导致向鲤鱼跳龙门一样不停地抓住一切时机挤进上一层以获得更多的经费支持。高等教育虽然已经进入到了群众化阶段,但是仍然没有摆脱精英型人才培养教育的桎梏。不仅是同一级别的大学的日语专业有着类似的日语人才培养目的,甚至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高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目的也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分不清有何明显的不同之处。无论是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亦或研究教学型的大学日语专业,课程体系和授课时数,课程内容,教材等非常接近,比方多采用上海外国语大学编写的教材。各校日语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法,不管是培养专业性人才还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也都非常类似。明显的同质化倾向难以适应社会各个层面的需求。虽然说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已经宣传得沸沸扬扬,但是间隔 真正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的实现尚需时日,感觉和原来的培养途径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还没有显示出其应有的特点。教材选择范围小,少有特色的课程;教法上还没有打破;同时,课程与课程之间缺乏沟通和交融;课下的社会理论活动效果也不明显。过多的重视理论知识的培养导致了学生的应用才能差。对于日语教学大纲提出的本世纪培养跨文化交流人才的认识还没有深化到各个学校的日语专业。同时导致了重理论,重专业的倾向而无视了理论的倾向。导致了就职活动的认识偏向。 2.大是指对于高程度和高质量的理解停留在进步办学层次,扩大学校规模上。各大学为了获得更多的行政资源和经费,在学校规模越大,学生越多越能获得更多财政拨款的条件下,没有日语专业的大学增加日语专业,有日语专业的大学扩大招生,没有把精力放在进步本科生教学质量来建立高程度的大学上。新增日语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目的和规格,方案等方面奉行拿来主义,参照其他院校日语专业的成型方案结果导致日语专业的大规模重复建立。据日本国际交流基金2022年的调查显示:我国高等教育的日语学习者总数超过68万、日语老师总数居世界第一。遥遥领先于其他任何国家。 但在扩大规模的同时,缺乏对日语劳动力市场需求方面做认认真真的调查研究,对于日语人才的供应和需求的变化缺乏理解。也缺乏相应的调整。没有从本地区的社会整体开展的需求来考虑;无视了日语专业的内在开展规律和本大学的实际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教学条件等根底设施,没有从学校传统和特色等方面出发考虑日语专业设置的可行性。不仅导致学生专业程度难以得到保证。同时也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这种一哄而上的日语专业热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日语人才培养的高度相似性导致了明显的同质化倾向。 3.全是指全国大多数的大学都设立了日语专业。根据李爱文〔2022〕开设日语专业的高校到达了671所,占高校总数的59.3%;仅次于英语专业排名第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大语种、大专业。同时,不仅日语语言与文学,文化等方向的设立具有很大的雷同性,更有甚者近年提出的设置商务日语方向的学校也急剧增多。根据李爱文〔2022〕统计出设立商务日语方向的高校到达235所,竟然占全国高校日语专业总数的35%。在校生约15万人。如此大规模的专业日语人才雷同导致了非常严重的供需失衡,引发了由于学生数量增长过快而导致的就业难的问题。毕竟日语同世界范围都在使用的英语不同,是在有限的范围内使用的语言;同时随着日本经济的低迷,东日本大地震,持续数年的购岛风波带来的日趋严峻的两国政治经济负面影响,这些都导致中日两国经济交流不畅,影响着日语毕业生的就业。 综上所述,导致日语专业同质化倾向的现象已经非常严重。尤为关键的是在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趋势下,日语人才培养目的也发生了变化。培养既懂外语又掌握了一门或多门其他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成为了高校外语教学新的挑战。在此情况下,改革语言根本技能训练的传统教学思维形式,更新人才培养方向迫在眉睫。教育部早在1998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开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日语人才已经成为普遍共识。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假设干意见?〔1998〕里明确指出:从根本上来讲,外语是一种技能,一种载体;只有当外语与某一被载体相结合,才能形成专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ec6c54b75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