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的散文 美好生活的散文1 生活因欣赏而精彩,生命因欣赏而美丽。 落日晚霞,霜叶秋林,需要人去欣赏;晓风残月,冻水敲窗,也需要人去欣赏;欣赏高山,会在高山的巍峨中,感受到强悍和凝重;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事。 关注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生活变的更美好,欣赏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童年生活变得多彩。尽管生命渺小,我却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谱写童话,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小小奇迹“梅须逊雪山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梅花有他的情韵,山有自己的风华,雪也有自己的风华,人亦有应有耀眼的辉煌,任何事物却在大自然中淋漓尽致的奉献着自己。莲花洁美,牡丹雍容。百合馨香,秋菊典雅。万物皆有灵气,却需要有他们自己的生活,各不相同,我欣赏自己,并非事是孤芳自赏,而是我对生活有自己的憧憬;我热爱生活,并非是恣意狂放,而是我对生活有自己的执着和目标。 体会生活,是风起云涌时,乘风破浪的大勇是千折百转中,永能胸有成竹的自信。去展示生活的风采吧!不要蜷缩在黑暗的角落里,无病呻吟,不要在人为的阴影里叹息,不要在迷惘的生活中失去方向,不要再痛苦的生活中丧失理智,我们要让生活充满自信,打开窗,外边定有一片澄澈蓝天,推开门外边定有一片灿烂日光。 歌颂生活,会让你与快乐同行,会让你与精彩共舞,会让你发现万物之美,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我将用自己的努力勾勒出生活美好的蓝图,让快乐常伴我的生活。 美好生活的散文2 随着"哇"的一声,一个婴儿来到了这个新的环境,开始了她漫长的人生历程。在年幼时看见一群小鸟飞过,她会快乐的说:"我是一只快乐的小鸟,在自由飞翔。”然而年少时望着天忧郁的说:“我何时才能像小鸟一样自由飞翔。”正如泼出去的水永远无法收回,消逝的生活无法挽回,美好的生活不可能重新来过一样,离我们越来越远。 她有一个和睦的家庭,父母的疼爱和朋友的关心使她的生活充满了阳光,她是快乐的无忧无虑的,和朋友们尽情的嬉戏玩乐,快了无比。上天总是残酷的,她给人带了厚爱的同时也会给人带来伤害,她父亲因车祸而悄悄离开了人世,没有任何的祝福而悄然离开,对于被上天宠爱惯的她一时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有人说“上天是公平的她给人一件东西的时候,会拿走另一件东西来做补偿。”可命运为何如此残酷破坏了她的生活的所有宁静 美好到底是什么寒意对她如此不公 母亲因接受不了这么大的'打击而变得精神恍惚,直至送进医院治疗。此时朋友的关心她全当成是一种嘲讽,她开始躲避所有人的关心。 几天后班里开班会,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发言,正在此时一位同学走上讲台,对同学们说:“其实我们到价每一个人都有一道门,就是心门,只不过我们从不想也不愿去打开这道门,可是如果我们不打开那道门我们将如何真诚的交流与沟通 ”正在班里趴着的她抬起头注视着说话的同学。“每一个人都会遇的许多得不行,同样在人生道路上还有许许多多的坎坷是我们无法避免的,我们应当积极面对,才会使人生变得充实,如果我们一位的活在自责,后悔,怨恨之中,那生活还有什么意思 晋升上天让我们在此次相遇,成为同学,朋友,那么就敞开心扉让我们互相了解吧!盛会不就像一杯茶吗 平淡使她的本色,苦涩是它的历程,倾向是它的馈赠,生活就是这样复杂,让人为之欢喜为之忧愁,为之动容,为之留恋!现在不好好品尝那要等何时呀 ”女孩哭了,原来生活也不过如此,都需要好好对待,去品尝每一天。 第二天女孩恢复了以往的笑容,虽然偶尔还会对这天忧郁的说话,但是心情好多了,不再去怨恨上天的不公,以后的日子里她每天都微笑着度过。后来她做了心理医生,她想开到每一个病人,让他们好好对待生活,对生活要有信心。 从另一个角度去看生活,她是绚丽多彩的好好对待,一定会换来美好生活!毕竟生活需要我们亲手去创造! 美好生活的散文3 农民们围在炕头上吟诗作赋,还能在正式的刊物上发表,这些事在我省农安县巴吉垒镇并不稀奇。“今年粮食堆成山,我站山头入云端。撕块云彩擦擦汗,凑近太阳抽袋烟。”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这里的庄稼汉就在劳动之余,创作诗歌。近些年来,富裕起来的农民更是用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来歌颂美好生活。 都说巴吉垒镇的农民会写诗,见到姜兴昌才真的相信。这不,他正拿着自己刚印刷的诗集《阳刚之气应开放》,与农民诗友一起交流创作感受呢!一位农民诗友说:“比较欣赏兴昌这两句诗:‘满目是韵,到处是歌。诗乡诗韵润美了这里的一切一切’,这两句诗把咱巴吉垒诗乡的变化形容得特别贴切,咱们诗乡人就应该有诗乡人的底蕴和志气。” 从1993年起,姜兴昌就开始写诗。十几年来,共创作200多首长长短短的诗歌。他精选了其中120首,自费1000多元印成了诗集,虽然没有正式出版发行,但他心里却充满了成就感。 巴吉垒镇农民诗歌创作起源于建国初期,广大农民群众从火热的生活当中寻找灵感,创作了大量优秀诗歌。到上个世纪60年代,写诗已在当地蔚然成风。农民诗人达3000多名,巴吉垒镇也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诗乡。然而,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受商品经济大潮冲击,农民诗歌创作一度沉寂。直到近两年,经济的发展和党的各项惠农政策让巴吉垒农民尝到了甜头,新农村建设更是让农民有了创作的激情和素材,诗歌创作重新焕发了活力。一手拿锄头,一手拿笔杆,忙时田里耕作,闲时吟诗作赋,成为农民们生活的新时尚。农安县巴吉垒镇农民李洪坤告诉记者,诗歌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不可或缺,是他的精神支柱。巴吉垒镇镇长张守利说,从一定意义上讲,群众的诗歌文化运动,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不同历史时期的诗歌创作,反映了不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的特点。 从羊肠小道到村村通水泥路,从扶犁牛耕地到机械化生产,几十年来,一首首带有时代烙印的诗歌折射出农村生产生活的巨大变化。农民宗喜华父子两代人都写诗,父辈描写起早贪黑,抢农时作诗:“双脚踏去天边月,双手迎来太阳红”。而同样是春耕翻地,儿子写下了:“银镰挥去天边月,铁牛犁出垄上霞”的诗句。 58岁的农民刘元柏写诗较晚,但却十分执着。家庭生活困难时,他为了坚持写作,偷偷把家里的牛卖掉,为此,还被家里人说成是不务正业。他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他坚信诗乡的前辈们能写出好诗,他也能。于是,边学边写,逐渐写出了门道,诗歌不仅上了报纸杂志,还获了奖。如今,他还搞起了二人转和戏剧创作。一年下来,稿费能挣上五六千元。刘元柏说:“我对诗歌只是一种爱好,一种热情,一种精神投入。我要把我后半生的精力,完全投入到创作中。” 农民们对诗歌创作的热情,改变了他们的精神面貌,也使这种群众性诗歌运动得到空前发展。如今,巴吉垒镇诗歌创作队伍已超过500人。2000年至今,创作了3000多首优秀诗篇。2005年,巴吉垒镇成立农民诗社,2007年,一本收录了342首巴吉垒农民原创诗歌的诗集《满园草绿百花香》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农安县文联副主席田成名告诉记者,巴吉垒的群众性诗歌运动具有原生态和草根的文化性质,他完全来自于民间,属于群众自发的一种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在各级党委和政府引导下,形成了规模,打出了品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f57c13456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