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诗歌的语言转型

时间:2022-04-29 06:15: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现代诗歌的语言转型

作者:刘姝伶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11

从胡适的《尝试集》开始,现代新诗迈出了她脚步蹒跚的第一步。这一时期的现代新诗学术界一般冠之以白话新诗的名讳。新诗区别于古诗,顺理成章的关键之一即在于语言。然而长期困扰人们的恰恰又是语言问题,即新诗与旧诗的区别是否在于语言。因此,我们有必要理清从旧诗到新诗的语言转型,以此重新认识语言之于诗歌以及文学的意义。

一、从文言到白话——历史的演说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歌的国度。纵观中国古诗,两大传统非常明晰:一是从先民的《诗经》到杜甫、白居易为代表的以充实为美的温柔敦厚的诗学。值得一提的是,古诗中的格律在他们手中达到严格的成熟。另一是从屈原《离骚》到李白、王维、孟浩然为主将,他们以潇洒空灵的诗学为追求,格律往往成为其次的要求了。我们知道,诗歌的语言,必须高度简约又能包含万象,高度浓缩还要晶莹剔透,往往看似简单却言尽而意未穷。古人作诗更是精通诗歌语言的这一真谛,对语言呕心沥血以致捻断数根须。但自沈约发现汉语的四声八病说,汉语的格律成为诗家的金科玉律。于是,古诗基本有了定型,这是古诗的优势,然而也成为了她的窠——古诗由此走上了填字的游戏

当然五四的新诗也正是对准了古诗的弊端发起责难,按照时代的白话口语对诗歌进行了一场空前的变革。然而最初的新诗受到强大的古诗和西方诗的挤压,出现了不文不白或是欧化严重等弊病。胡适的作诗如作文的提倡,虽然在一定意义上一改这些问题,然而诗的粗俗问题也日益明显。胡适的《尝试集》中,像《两只蝴蝶》、《他》之类的诗作,口水话也并未表达出诗歌应该给人的强烈感受。倒是之后的《秘魔崖月夜》,语言的含蓄蕴藉表现出的古典美,对才子佳人的情结和月夜思人等典型的古典意境多方位的营造,反而在诗歌语言上有所突破。通过胡适的诗歌创作,我们也不难看出,白话与古文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不过,中国现代诗语言转型远不会止于此。郭沫若的创作真正开始了现代诗的语言转型。他以惠特曼似的激情把强烈的五四情怀带入了现代诗歌,以较为纯熟的现代口语表达了一个时代对于诗歌对于社会家国的责任和信心。我们认为新诗的语言转型仅仅是新诗走出旧诗的藩篱,走进现代诗的第一步。然而这一步并不像有些人提起的那样成为新旧诗歌间难以逾越的鸿沟,也不是某些人不屑一顾的把柄。这一艰难的转型,最终使得新诗在走进广义现代诗的路程上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f7c8d87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