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何阅读诗歌 作者:李心军 来源:《作文周刊(初一版)》2007年第02期 阅读诗歌要从下面几点入手: 关注诗题。俗话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诗题往往能明确诗歌的类别,进而把握其表现手法和内容特点。如,写景诗的借景抒情,咏物诗的托物言志,咏史诗的借古讽今,送别诗的离愁别绪,羁旅诗的漂泊愁苦,边塞诗的或壮志豪情或厌战思乡等。 把握意象。意象即诗中的景和物,由于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感情,因而这些事物便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如,柳代表送别,草代表离情,月代表怀人和思乡,雁代表思乡和漂泊,菊代表高洁、隐逸、飘零,竹代表正直、谦虚,落叶代表悲秋、失意,柳絮代表愁绪、飘零等。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一个个意象:“空山”“明月”“清泉”“山石”“竹林”“浣女”“莲叶”“渔舟”……这些自然物象被诗人摄入大脑,融入自己的主观之情,就构成了生动的意象,整合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写出了诗人自愿隐入山林过隐居生活的惬意心情。 进入意境。意境即诗中客观之景或物与诗人主观之情的融合,简言之便是情景交融。古诗中情与景的关系,或先景后情,触景生情;或先情后景,缘情布景,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概言之便是用特定的景抒发特定的情,或者说根据特定的情选用特定的景。因此,我们在阅读中,就必须借助联想、想象,再现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让诗中描绘的声、光、色、态,像电影画面一样在头脑中显现出来,并体味其中诗人的主观感情,进而走入诗人所营造的或优美、或寂寥、或悲壮、或雄浑阔大的意境,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如,读着岑参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诗句,眼前便会出现这样的画面:诗人伫立雪中,深情地目送着友人越行越远;在“山回”处,路一转,背影便消失在茫茫的风雪中,望“君”不见,只见雪地上延伸着一串渐行渐远的马蹄印迹。诗人望着这串蹄印出神,久久不动。然而这雪地上的蹄印,也由清晰变为模糊,随即被“北风”一扫而平了;可诗人心中的“蹄印”却一直非常清晰,且一直延伸着。这样的意境幽远而又耐人寻味。 品析语言和技巧。品味语言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炼字——动词、形容词、数词等,应联系全诗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方面进行仔细揣摩,以品味其妙;二是语言风格——直白与含蓄,质朴与绮丽,沉郁与豪放等。赏析技巧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一是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怀古伤今等;二是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互文、通感、用典等;三是表现手法——比兴、象征、衬托、对比、画龙点睛、卒章显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fe8c7555a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