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六七单元古诗词知识点梳理

时间:2023-02-23 08:19: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九年级下册第六、七单元古诗词知识点梳理 一、《关雎》

1、本诗写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想象中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爱情追求中的苦与乐。

2、本诗主要表现手法是兴,能产生言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另外还采用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词,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

3、本诗围绕一个“求”字,写出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感情发展由一见钟情到热情追求,再到想象结合。

4“比兴”是《诗经》中最常见的创作手法,请从诗中举出一例,并结合实例分析其好处。——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歌借雎鸠鸟相向和鸣的和谐幸福,引出了青年男女的爱慕之情,境相似又生动形象。

5“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的“流”字用得妙,请结合内容分析其巧妙之处。——“流”写出了长长短短的荇菜在水中飘荡的柔绵情态,透过荇菜,我们仿佛感觉到了菜荇姑娘劳作时的优美姿态,使作品充满动感和生机。

6、诗歌运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方式,举例分析这种方法的好处。——如“参差荇菜”句反复出现,又呈现出递进的结构,既让我们感到了男子追求的过程,又使诗歌结构整齐,韵律优美,富有节奏。

7、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窈窕淑女。

8本诗以雎鸠、荇菜起兴,写出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情感。 9本诗出自《诗经》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五六百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它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在创作上多采用赋、比、兴等手法。

10、描写被相思折磨得难以入睡的情景的句子是: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11诗中常被后人引用表达爱情追求的名句是:窈窕淑女,子好逑。

12“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这一幻想和淑女结合的热闹场面,表达主人公对美好婚姻的希求和良好愿望。

13简析《关雎》的意境美。——本诗从触动情怀的景物写起,那成双成对的雎鸠鸟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声音婉转。听着它们悦耳的叫声,不禁引发了年轻人的联想,扭动了心中爱之琴弦。景中见情,意境优美。

14本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表达一种诚挚、热烈、康、美好的情感。

15《关雎》第二节由采摘荇菜起兴,由“寤寐求之”,写出了对“窈窕淑女”的爱慕之情。“寤”是指醒着,“寐”是指睡着,合起来,“寐寤求之”的意思是醒着、睡着都要追求她。用起兴的手法,语言简练而纯朴。如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诵起来琅琅上口,易于流传。.“悠哉悠哉,辗转反侧”非常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心中姑娘思念之深,追求不到而痛苦难眠的样子。

二、《蒹葭》 1《蒹葭》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起兴,写出了追寻伊人不得的苦恼心情。

2《蒹葭》中广为流传的名句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3、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前两句写景,后六句写人。 4诗的每章开头都写景,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1是起兴句,引起下文。2)表明时间的推移,表达主人公的真挚情感。3)营造萧瑟冷清气氛,烘托主人公凄婉惆怅之情。

5每章的后几句具体写主人公执著的爱情追求,“溯洄”二字突出道路迂回曲折,坎坷难行,“溯游”二字突出“伊人”的可望而不可即,表达了主人公失望惆怅的感情。

6、诗中点明季节的景物是白露,其作用既有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又有主人公凄婉感情的流露。

7全诗着意渲染一种渺远迷茫的境界气氛,一种执着(缠绵)和略带伤感的情调。

8、诗中的哪些句子表明了诗中意中人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每章的三、四句。

9“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景物描写,既点明了地点和景物,又点明了时节,渲染出一种工作效率渺远的氛围。

10、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的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

11、本诗押韵的汉字为:苍霜方长央„„ 12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塑造了一个执著地追求心上人的男子形象。

13本诗采用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举出一例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每章的后四句。反复抒写道路的艰险,表达主人公爱情追求的执著。

14诗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使诗的旨意全部体现了出来,且起到了联上启下的作用。

15《蒹葭》用起兴的手法,反复咏唱,适宜流传。语句朴实,易于理解,适宜口耳相传。如“道阻且长”“道阻且右”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表现了追求心目中的美好姑娘要历尽艰险,同时也表现了求而不得的苦闷之情。

三、《黄鹤楼》

1、本文用典的句子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写景的两句诗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从格律上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从表达方式上看,这是一首抒情诗。

4、诗歌主旨的句子是:日暮乡关何处去,烟波江上使人愁。 5“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写出了怎样的景致?——写出了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景致。

6“此地空余黄鹤楼”中“空”写的是“黄鹤楼”“空悠悠”的“空”写的是“白云”。面对人去楼空,天际白云,让人生发岁月悠悠,世事茫茫的无限感慨。

7、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能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愁”字。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的苍茫,烟波的迷蒙交织在一起,由景生情,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8、尾联的作用是:点题,由上联的实景而引出了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愁绪。

9、写出古诗词中写思乡之情的诗句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0《黄鹤楼》巧用典故,意象富于变化,意境开阔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境界“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站在黄鹤楼上极目远眺看到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另外这句又是对仗工整的对偶句。

四、《钱塘湖春行》

1、全诗以“行”为线索,以“春”为着眼点,从“孤山寺”起,写到“贾公亭”,结尾又写到“白沙堤”,最后两句的“最爱”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2、全诗最能体现“春行”这一主题的句子:最爱湖东行不足。 3、诗中描绘的早春景色,其中:初、早、新、渐、才五个字最能体现这一特点。

4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出的画面。 莺是春天的歌手,在明媚的阳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唱歌。燕是春天的使者,不知谁家的亲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5“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交代了什么内容?

拟人,春游的广阔范围及初见西湖的总体景色。

6、本文写了几种早春的景象?——春水初平,莺争暖树,燕啄春泥,乱花迷眼,草没马蹄。

7、诗歌颔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无此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8“几处早莺争暖树”中“争”字用得好,为什么?——写出了初春莺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9、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莺争暖树”“燕啄春泥”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诗人所创造出的美好的意境给人留下了充分的想像空间,把春天的美写活了。因为春天乍暖还寒,所以莺鸟们争着落向向阳的树枝,为的是一展春天的歌喉;“新燕啄春泥”刚刚飞来的燕子忙着衔泥筑巢。一只只莺鸟落上枝头,一群群燕子飞来飞去,一幅多么美好的春景图啊!

10“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请从具有表现力的用词上加以品析。——这两句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迷人眼”写出了野花色彩斑斓,形态各异,让人目不暇接。“渐欲”用词准确,说明有“渐开渐盛”之意。“没马蹄”写出草浅,突出了春的生机勃勃。

11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什么角度描写钱塘湖初春的景色?——第二联:动态(动物) 第三联:静态(植物)

12、在结尾处诗人说“最爱”湖东白沙堤,至于白沙堤是怎样可爱,除点明“绿杨阴里”外,诗人未作解释,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含蓄的结尾,让读者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13读完此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江南西湖早春草长莺飞,色彩缤纷,游人纵马踏青的美丽画卷。

14、有人认为“争”“啄”字用得特别传神,请作简要赏析。——“争”“啄”二字表现了早莺新燕忙春的景象,展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春意,显出一种动态的美,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15《钱塘湖春行》语言浅近平易,读起来琅琅上口,充分体现出白居易诗歌浅显易懂的特点。“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抓住了初春景物的特点,语句朴实,易于理解。“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表现了诗人对西湖景色的喜爱之情,同时也点明了诗人的最爱之处是绿杨深处的白沙堤,留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去想象风景之美。

五、《相见欢》

1、文中有伤情的地点是:西楼。时间是:夜晚。季节是:秋天。写景简练而有序:“月如钩”写仰望之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是俯视之景。

2、词的前两句渲染出什么样的气氛?其作用是什么?——凄凉萧索。用“独”“残月”“寂寞”“锁”等悲景渲染悲情,表达作者极度失落而又无奈的思想感情。

3、像如何理解“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句诗的?——这句诗写景喻人,寂寞的不是梧桐,而是自己;清冷的不是秋天,而是人的心情。表达了作者的哀愁之情。

4“剪不断,理还乱”是用什么比喻什么?现在常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用丝的千头万绪比喻离愁,用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难解。现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某些事情难以处理解决。 此比喻句作用:表现出其思想感情之丰富复杂,及不可言说而又不能不说的思想情状。

5本词借以表达作者的亡国哀思,其感情基调是:凄凉哀婉。 6、赏析“无言独上西楼”——此句自画形象,“无言独上”隐寓心中愁思郁积,摄尽凄婉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更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


恋之甚。

7、赏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此句对离愁作形容、限定,以见胸中有种与别人不同的愁情在扰乱着无法解脱。前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结句以味觉写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之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

8《相见欢》用字准确,寓意深刻。如“无言独上西楼”中的“独”“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中的“寂寞”“深”“锁”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一句用“寂寞”“深”“锁”呼应上句的“独”字。作为被囚之人,词人表达了亡家失国的旧时国君的孤独寂寞之情。

六、《江城子·密州出猎》

1、词的上阕写景,描写了密州出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阕言志,抒写了词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2、作者在词中以孙权自喻的目的在于:暗示自己具有孙权那样的雄才大略和胆识。

3、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境?——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其言外之意: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运用典故,表达自己渴望重新受到朝廷重用,杀敌报国的思想感情。

5、分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典故的作用?——这句话的大意是应当挽起满月似的弓箭,向西北方向射杀敌人,这句抒发了作者决心为国杀敌,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

6“持节云中,何日遗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这是以魏尚自喻,意思是什么时候朝廷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7、上片中最能表达老夫狂的句子是什么?分析“狂”字在这首词中的作用?——“亲射虎,看孙郎”中“狂”是全文的主线,贯穿全篇,上片写举止狂,下片写豪情壮志。

8、词的最后一句勾勒出词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写法上有何特点?——勾勒出词人弯弓射敌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的志向,直抒胸臆。

9《江城子•密州出猎》(1).作者以“老夫”自称,表现了作者对人生易老的感慨。“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写了作者出猎时的装束,给人一种英姿勃发之感。“千骑卷平冈”“倾城随太守”写出了出猎场面的宏大、壮观。“亲射虎,看孙郎”表现出了作者要像孙权那样射杀猛虎的豪情。整个上片主要是场面描写,出了出猎场面的宏大。(2).《江城子•密州出猎》,运用典故,语句凝练,塑造了一个豪情洋溢、壮志冲天的将军的形象。如“亲射虎,看孙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用典。“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一句用高度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报国志向。“天狼”是星名,古人认为,天狼星主侵扰,这里指西夏。

七、《行路难》

1、李白 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

1是浓重的忧郁和深沉的悲愤使得诗人“酒”不能咽,“馐”不能食,由于朝中奸佞阻塞贤路,使诗人悲愤、忧郁。

2)这二句用比喻,既照应题目“行路难”,又抒写了诗人在长安历经仕途险恶的深切体验,想有所作为和事与愿违、有志难伸的矛盾、痛苦心情。

3)诗中借用了吕尚垂钓在碧溪,伊尹梦舟过日边等典故,寄寓了诗人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古人那样为统治者重用,建立伟业的愿望。

4)无论前路多艰险、多难走,诗人相信终有一天将乘长风破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充满这冲破黑暗,追求光明的积极乐观的精神。诗人借用古人言论表明自己的理想,这两句诗常被后人引为座右铭,作为在困境中激励自己努力进取的力量。

李白这首诗“浪漫”的诗风表现在:A,巧用历史故事、典故;B夸张的描写,形象的比喻;C,跳跃式的结构。

2、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此两句的两个细节,形象地揭示了英雄失意的抑郁悲愤。这两句诗虽从鲍照诗句脱化而来,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生动刻画出诗人既悲惨郁闷又竭力从苦闷中挣扎出来的自我形象。

3、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诗人坚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最终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中看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感受到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八、《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这联的中心是“家何在”。家在那里,本来是无须发问的,但是还提出这个问题,是说这次被贬,分明是有家也归不得了。回头望长安,看到的只是浮云隔断的终南山(即秦岭)所以发问:家在那里?看一看往前走的道路,蓝田关积雪拥塞,连马也踟蹰不前。马不肯前进,对长安恋恋不舍,正是人恋恋不舍长发的反映。“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这些自然景物的描写,正烘托了诗人离开长安时心情的悲凉和抑郁。我们知道,韩愈这次被贬,是元和十四年正月,时令已经是早春了,但北国的寒意仍然很浓,蓝关还是积雪茫茫。这既是他当时的眼中景,又是他被赶出长安冷落、凄凉的心中情。这种情与景的交融,艺术地表现了人物的处境与感受,十分感人。《酉阳杂俎》里记载,韩湘让韩愈看牡丹在初冬开花,花上有“云横秦岭”两句诗。韩湘就是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后来韩愈被贬到南方去,路过蓝关时,正好碰到诗句中的情景。这个传说自然不可信,不过用来说明这两句诗写得十分精彩罢了。

九、《咏煤炭》

1、这首诗表面上是咏煤炭,实际上是明志向。

1前四句描写煤炭的形象,写尽煤炭一生。后四句有感而发,抒发诗人为国为民,竭尽心力的情怀。全诗以物喻人,托物言志。

2)这首诗是诗人托物言志之作。诗人一生忧国忧民,以兴国为己任。其志向在后四句明确点出,其舍己为公的心志在后两句表现得尤为明显。综合全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这样的志向:铁石虽然坚硬,但依然存有为国为民造福之心,即使历尽千辛万苦,他也痴心不改,不畏艰难,舍身为国为民效力

2、赏析“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由煤炭进一步生发而来,与杜甫的广厦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之意有异曲同工之妙,表达了诗人爱国忧民的思想以及甘愿为民出力献身的心迹。炭虽然深深地埋藏在大地之下,却蓄积着太阳般无限的热能。在严寒的日子,它给人们带来温暖的春意;在阴森的夜晚,它为人们驱散沉沉的黑暗;为了百姓的温饱,它不惜烧尽自己来加热鼎彝。勇于牺牲的煤炭,恰是于谦一生最好的写照。

十、《虞美人》 .李煜,我国古代杰出词人,其中尤以《乌夜啼》《虞美人》《浪淘沙令》《相见欢》等几首词最为人传诵,成为他的代表词作。

.李煜入宋后的词作,一空依傍,直抒胸臆,既短小明朗又含义无穷,被称为是“神秀”之作。艺术境界高大阔远,“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语言天成自然,流走如珠,宋代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词人都曾受到他的影响。上片写春寒愁感,下片写家国恨情。

A.词人借对春花秋月的诘问,道出自己悲苦之情,转而向人们发问,回到现实,勾起对往事的回忆。

B.这两句词的意思是:悲苦感慨之情如滔滔江水冲出峡谷奔向大海,愁思如春水一样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江水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两句词把词人感情升腾流动的深度和力度

充分表现了出来,可谓是以春水喻愁的名句。

C.“春花秋月”的无休无止与人间“往事”的短暂无常作对比;“雕栏玉砌应犹在”的幻想与“朱颜改”的现实对比,折射出词人面临国破家亡情景时的痛苦、无奈。

D.表达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悲愁情怀,以及痛悔亡国、怀念故国的思想感情。身寒和心寒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比喻南唐灭亡之速;全句意思是说,过去那种荣华富贵的帝王生活一去不复返了。流露了词人内心世界生与死的矛盾,是绝望者的希望。课文里全词充满的是对家破国亡的无限痛悔之情。本词则是徘徊在生与死的矛盾选择中,还有一丝希望。

3、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此两句以“一江春水”为喻,使抽象无形的愁绪有了载体,变得形象可感,写出了胸中忧愁的无边无际、无穷无尽。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悲愁么?“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九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九字句,五字仄声,四字平声,平仄交替,最后以两个平声字作结,读来亦如春江波涛时起时伏,连绵不尽,是声情并茂。两句以问出之,加倍突出一个“愁”字,从而使全词在语气上达到前后呼应,流走自如的地步。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纯粹是眼泪”。李煜的《虞美人》不正是这样的不朽之作吗?

十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全词从想象着笔,描绘了理想中的抗金队伍和战斗场景。 2、这首词托名为安慰朋友,实则是抒发词人自己对青年时代抗金的战斗生活的念念不忘之情,以及坚决恢复中原,建功立业的壮志,还有壮志难酬的悲愤。

3、“五十弦翻塞外声”翻”字写出了战歌嘹亮,乐器轰鸣的热烈场面;如用“弹”字代之,就表现不出这种气氛。

4、“壮词”意即激昂奋发的壮行言辞,有壮怀激烈之意。词中描绘的军营生活以及激昂奋进的战斗生活就是具体的体现。而末尾两句更为突出,它把描写大功告成后的喜悦,把收复中原,统一祖国与个人杀敌立功的心愿统一在一起,字里行间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5、全词在感情基调上是雄壮高昂的,而结句又是悲凉低沉的。前后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这种抑扬法赋予了本词特有的艺术力,有力地表现了词人满怀壮志而志不得伸的苦痛。

这首词是词人爱国词篇中的代表作之一,虽是为鼓舞爱国壮士、好友陈亮而作,但更是自己心志的流露。词人以早年战斗生活为基础,融梦境幻觉为一体,描绘了一幅爱国将士驰骋沙场,雄伟壮阔的场面,全词内涵丰富,造语豪壮,结构谨严,构想奇特,以梦境贯穿上下片,自出机杼,情感雄奇高昂。末尾“可怜”一句将感情一落千丈:词人的功名只能是在醉里和梦中实现。理想和现实形成极大的反差,有力地突出了词人的悲愤。

6、赏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首句形象地显示出杀敌的壮志。词人悲愤焦灼的形象,渴望早日奔赴杀敌前方的心态便跃然纸上。宝剑的寒光闪耀在醉后的灯下,军营的号角吹响在梦中。绵延的兵营中响起了号角声、军乐声,战旗飘扬、兵士饱餐,这一切有声有色地描绘了沙场点兵的壮盛军容。词人选取前方将士宴饮和阅兵这两个场景,出语雄壮悲凉。

7、赏析“沙场秋点兵”——五个字紧凑有力,渲染出战争浓烈的气氛,我们仿佛看到,威严的将帅正站在高高的检阅台上,坚执锐的战士神情肃穆,随时准备去各敌人撕杀, 一个“秋”字,不仅点明了出征的季节,更给整个场面增添了肃杀之气。

8、赏析“可怜白发生”——词意急转。“可怜”两字至为沉痛,为壮志难酬表示出极大的愤慨。前九句写得酣畅淋漓,反衬了这一句的分量,这也正是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有力批判。以这五字作结,词尽而意不尽,正是大家手笔。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0140562a98271fe910ef92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