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已知到未知 从未知到已知 ——记一堂《温故·知新》课

时间:2022-10-08 14:11: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从已知到未知 从未知到已知 ——记一堂《温故·知新》课

第一次见李琛老师,是隔着屏幕的。新冠肺炎期间,大家还在线上工作,在2020229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她和我们隔着万里路,出现在我们的屏幕上,当时我们正在做高三的备考工作、摸索线上教学工作,她给我们分享了上网课的经验。隔着屏幕我都能感受到她的淡定从容和优雅,内心不觉生出一份亲近之感。后来听说她去了高三,我心中不免有些失落。随后我便开始了线上教学的一段忙碌时期,紧接着就开学返校了。413日听闻我们高二年语文组来了一位深圳老师,组内不免万分雀跃,再后来一听竟是李琛老师,我想这就是我和她的缘分吧!一次早读课,我经过班级,发现一个纤瘦的身影正在指导学生背诵,原来是她,那时她还没有开始正式上课呢。等她正式上课的时候,她提前发来了邀请。那天,我们学科组内能来听课的老师都来了,两节课下来,着迷的不只是学生,我和我的同事们瞬间都成了她的迷弟迷妹。她讲的是《古诗词学习:温故·知新》,我们听了以后恍然醒悟,原来古诗词可以这么学啊!我觉得她带着我走的这一堂课是一个从已知到未知又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

从已知到未知。高二年级已经进行到一大半了,必修课全部结束了,而我们这学期也开始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选修教学。从高一走来,我带领学生学习了很多的诗词,每首诗词的鉴赏都做得很详细,作者、背景、内容、情感、手法、文学常识、文化常识……应该说关于古诗词涉及到的知识点我都讲到了。我提问的时候,学生能回答得头头是道,可是,每次学生拿到诗词鉴赏题时还是害怕,还是丢分。为此,我感到非常沮丧。听了李琛老师《古诗词学习:温故·知新》后,我似乎明白了什么,原来我的课就像一个初拿画笔的孩童一样在一张张纸上点满了点儿,却没有把这些点儿串成一条线或者连成一个面,所以学生虽然学了很多,却无从下手啊!不但学生是一脑子粥,原来我也是一脑子粥啊!

李琛老师的这堂课就像一支神奇的画笔,把这些点儿串联起来了。她在讲温故的时候,分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文化常识,一部分是学习方法。将唐诗、宋词、元曲的文学文化常识进行了串联,讲明白了、讲透了,文化常识每一个点都是已讲甚至不只一遍讲过的,但学生听她一讲仍然觉得新鲜,也愿意去记。在讲学习方法时,她从能读懂能表达两个方面进行了并联,用已经学过的名家名篇举例,如杜甫的《登高》举一反三,教会学生如何读懂古诗。第二天我便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了实践,我仿佛是第一次找到了我自己。虽然我无法复制她的课堂,但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比我一首一首广撒网式的鉴赏诗词的课堂确实高效很多。这使我更清晰地明白了任何知识点都不是孤立的,任何一堂课也都不是孤立的,知识和课堂应该像车轮一样滚动起来,使学生从连贯性中获得学习动力。如果想要让学生滚出一个大雪球,那么老师就得制造一场大雪并让学生在滚雪球的过程中觉得有意思,学生才不会半路丢掉这个雪球,才会最终得到一个大雪球;如果想要学生走得快走得远,那么老师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圆的轮子,而不是椭圆的、方的甚至是三角的。如何去实践、去探索出属于自己的课堂,我似乎更明白了,但是又觉得还不够明白。

从未知到已知。在讲台上站了两年多了,但我每次面对学生时还是胆怯、心虚,因为我从内心觉得自己做得不够、不好。在第一年的教学中,我沿着别人设计好的方法教汉语,听的时候觉得很好,但我发现那并不能成为我自己的课堂;后来,我还没学会教汉语就改教语文了,所以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总是想通过选择性借鉴别人的方法去实践我的课堂,可我每次站在讲台上还是觉得心虚。虽然学生的成绩没有退步甚至还取得了进步,但我却认为那是我的侥幸。我听过很多老师的课,想通过他们找到我自己,可是我没有找到,我也不想成为他们。我就这样在一日日的惶惑中迷茫着,不知所措地甚至是惶恐地站在讲台上,我甚至时常会产生逃离这份职业的想法。在我又挣扎着要逃离的时候,我去听了李琛老师的课,两节课下来,我仍觉得意犹未尽,因此在过去的一个星期里她的课我是堂堂必听。从温故知新,原来是一个关于学习鉴赏诗词的专题,在这个专题中李琛老师用到的多是杜甫的诗(我原本以为是李老师个人偏爱杜甫,在后来的连续听课中我才知道她在为作文课做铺垫和准备,这正是我在她的课堂上深刻感受到的车轮和滚雪球理论)。李琛老师的课堂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整合,每一个知识点都在为下一个知识点做铺垫,每讲一个知识点都是上一个知识点的自


然延伸。课程的容量非常大但奇怪的是学生学起来却毫不费力,尽管李琛老师和她的学生接触不过只有两天的时间。我觉得很神奇,因为我参加过公开课和市里的教坛新秀比赛,面对不熟悉的班级,想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真的很难。面对我的疑惑,李老师耐心地和我分享了她的心得:课堂上走近学生、真诚地评价,比如,离开讲台、走到学生身边拍拍学生的肩膀或者近距离的做出邀请学生回答问题的肢体动作,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评价一个学生不需要多么华丽的辞藻,真诚就好,学生也会体会感受到。接下来,如何去准备一堂课,如何让自己的课堂成为学生的车轮,我心中似乎隐隐有了答案。 能够通过短短的四节课,引导学生自己学会鉴赏诗词、会关联知识点,能延伸到做题上去落……学生收获了很多,我也收获到很多。我觉得李琛老师就像开水,以适宜的温度缓缓注入了一杯盛着干花的水杯中,将干枯的花泡出了色泽和温度,而我教学生涯中的已知和未知似乎都在萌芽。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未来的教学路上,我已在心底认定她就是我师从的对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0956dbabc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