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太郎”的故事:教育的发展与文化的结构 贺晓星 【期刊名称】《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年(卷),期】2011(9)4 【摘 要】从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与巩固率的角度来看,日本在明治时代实现了巨大的教育成就.本文认为,亲属制度是解释这一教育成就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迄今为止,这一因素并没有得到充分、深入的学术讨论.由于日本的“同族”制度在家业的继承问题上注重“业”的做大而非“姓”的传承,实行的是长子继承制,因此明治时代的日本家长,在某种程度上倾向于利用学校教育来解决长子之外的子女生活出路问题.明治维新后现代学校制度的成立和建设,为日本的家长提供了一个表达父爱母爱的最佳机会,这一“爱”的情感,也正是明治20年代刚刚萌芽、发现而又在30年代开花结果. 【总页数】21页(P133-153) 【作 者】贺晓星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心 南京210097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40-052 【相关文献】 1.从文化内涵的角度看《浦岛太郎》和《桃太郎》故事 [J], 梁爱露 2.从浦岛太郎故事的嬗变看日本文化 [J], 马莉娜 3.桃太郎故事与孙悟空故事新探——通过故事比较研究文化表象下的文化内核 [J], 魏雅榕 4.从浦岛太郎故事的嬗变看日本文化 [J], 马莉娜; 5.从故事母题探析角度看日本文化的开放性与主体性——以《桃太郎》为中心 [J], 高春超;汪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0ce11841a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