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柯

时间:2022-08-23 04:05: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丹柯》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高尔基及其作品。 2、学会筛选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3、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并领会作品的内容和主旨。

4、分析小说内容和主题的关系、不同艺术手法对主题的呈现作用 5、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英雄观。 【学习重点与难点】

1、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并领会作品的内容和主旨。 2、赏析小说浪漫主义、寓言、象征等手法的运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预习】 一、积累字词

泥沼( 泥淖( ) 虬( )曲 黏( )泥 篝( )火 龌龊( 宿愿( ) 星宿 轧( )钢 倾轧 轧账( 枝桠( ) 二、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高尔基(1868.3.281936.6.18,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什科夫。高尔基是他的笔名,笔名的含义是“最大的痛苦”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_________,自传体三部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选自______________,是高尔基早期_____________的代表作。

高尔基的早期作品呈现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两种迥异的风格,浪漫主义作品往往赞美热爱自由、向往光明、渴望战斗的英雄形象;现实主义作品则长于描绘人民的苦难和他们的美好品德,表达他们的愤怒和抗议情绪。 【学习过程】 一、概述内容:

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给同学们一分钟的时间同桌之间先互相复述一下故事情节。

二、问题探究:

1填充:丹柯是一个_______人物。



1

2、为什么丹柯能成为______?人们往往说“时世造英雄”请找一找在丹柯面前有哪几个方面的困难。请学生用笔把答案勾画出来,仔细品读。

3、丹柯的族人对待丹柯是怎样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丹柯又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筛选出小说中表现族人和丹柯在整个故事进行中变化的词语。

4、填充:在丹柯面前是一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族人。 5、丹柯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主题探究——英雄的归途在哪里?



丹柯的结局是怎样的?若把小说的结尾修改成以下形式好不好?试说明理由。

修改结局︰所有的人都围在丹柯的身边,那颗勇敢的心还在燃烧。众人一起小心翼翼地把它捧起来,越举越高,越举越高„„。





鲁迅说:“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论鲁迅

四、拓展延伸:

下面两个角度任选一个,谈谈你读了小说的感悟。

⑴从丹柯想到自己:我若遇到像他一样的困境? 我该怎么做? ⑵从族人想到自己:应该如何对待像丹柯那样的人?

五、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六、作业

1、如果我们把丹柯评选为“感动我的十大人物”之一,请同学们为丹柯写一段颁奖词。 2、阅读课外练习题。




【课外延伸阅读】

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心灵的篝火

张海迪

我写这部长篇时很多次都在想,人们最好在下个千年翻看这部小说。我不是什么预言者,但我坚信,我在这本书里所描述的关于攀登雪山峰顶的一些艰险,到那时也许就不存在了,人们很容易就能登上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的山顶上已有了我们的研究站点,如同昨天和今天在南极建立的长城站。珠穆朗玛峰上的站点最好也叫长城站——世界上最高的长城站。不过我也在想,假如8848米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世界上还有什么高峰要攀登呢?只要地壳不变动,8848米将是有限的数字和高度,而人类的探索精神则是无限的。

人类总是想超越极限,却又被无数的障碍阻挠,劈开了重重叠嶂,人也就跨越了千山万水。开始写这部书时,我总感到有一种无形的束缚,它始终不让我的想象展开翅膀到无边无际的天地里翱翔,可我说不清那紧紧束缚自己的是什么。我常常被这种困惑搅扰,同时也为超越困惑,获得心灵的解放不懈地寻找飞往更大空间的方向。我为此等待了很多年。有一天,我终于看见了梅里雪山!接下来的很多个夜晚,我都是在网上度过的,我被迷住了。那里有成百上千条关于梅里雪山的文字介绍,还有很多绮丽的风光图片,于是我看见我的一个主人公回头对我笑了,在此之前,我一直让他在一个不知名的空旷地带徘徊,在本书里他是梅里雪山的攀登者。

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海拔只有6740米。可它的地理环境却很复杂,山上终年积雪,陡峭的山体,风化的岩石,还有瞬息万变的气候,会让攀登者突然陷入绝境。卡瓦格博至今还是一座人类未及山顶的处女峰。只要人们达不到顶峰,它就永远是一个神秘的向往,一个神秘的存在。

人们可能还记得1991年中日联合登山队的惨剧,十七个登山勇士无一人生还。为什么鲜活的生命要去荒无人烟的地方,在那里经受暴风雪的袭击,面临雪崩随时发生的危险,陷入人生的绝境?

天光黯淡,无边的黑夜,厚厚的积雪,看不见一线星光,周围也没有篝火,不灭的只是心灵的篝火,最后那火也覆盖在冰雪之中……

当太阳重新照耀时,冰盖上又多了几座新的冰雕,他们的面容都十分安详,好像还在酣睡,却再也醒不过来了……也许在多年之后,地球进一步演化,它变暖了,冰川坍塌,雪山融化,十七个勇士还会获得新生。他们会站起来,抖掉身上的积雪,掏出揣在胸前的旗帜,迎风抖开,一簇火红猎猎地飘舞着,发出哗啦啦的脆响。他们看见远处美丽的城市,葱茏的绿树,盛开的鲜花,一座高大建筑物的计时牌上清晰地显示着:3000年某月某日……

我想这丝毫无损他们千年之前攀登高峰的意义。物质是坚实的,如同大地,而精神则如同天空或宇宙,是柔软的,无尽头的空漠。人的脑实质就是这种天空或宇宙,有限与无限都在其中,人的脑实质是比自然界



2

的宇宙还要广阔的。无穷尽地开拓成为人类永生永世的寄托。西西弗斯整日推着一块大石头上山,其实是一个哲学寓言,它是时间与空间的规则——周而复始,永无止境。

我写这部长篇也是一种攀登,如同真正的登山者,一次次向高峰冲击,又一次次撤退,回到大本营,回到平淡无奇的生活中。这种攀登让我的体力和精力消耗很大,在经历了四十年的病痛之后,身体瘫痪部位的肌肉萎缩了,我越来越难以支撑自己,总有一种明天就会因疲惫而死去的感觉。其实,我对长篇小说的创作已经力不从心了,激情常被肉体的麻木疼痛和精神的忧郁绝望掩埋…… 我想这将是我最后的一部长篇小说了……

精神攀登的路途异常艰苦,我有时也畏惧,害怕路途遥不可知,但冥冥之中又仿佛看见我的主人公在远处等待,等待我给他们一个结局。我有时急于接近他们,有时又小心翼翼地避开,我怕我笔下的主人公会在途中遭遇不测,也怕有的人会因为我给他们的结局而失望。 其实我是清楚的——生命永远不会完结,我们的攀登也是如此。

(取材于张海迪长篇小说《绝顶》的前言,有删改)

注:张海迪,当代作家。1995年生于济南,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失去知觉。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坚信当下个千年到来,珠穆朗玛峰的山顶上已建立起长城研究站点的时候,人类将无高峰可攀。 B.前四段以黯淡的天光、无边的黑夜烘托心灵的篝火覆盖在冰雪中则暗指十七勇士生命的终结。 C.时至3000年,地球变暖,冰雪融化,勇士重生;作者在一个想象的情境中,寄寓了自己美好愿望。 D.最后一段作者流露出对笔下人物有时想接近,有时欲避开的复杂心态,在的背后是对人物的挚爱。 E本文可以看作是关于《绝顶》的创作谈,交代了小说主人公的生平背景,同时也折射出作者的心路历程。 2.梅里雪山在作者的小说创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文意,谈谈这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3.作者为自己的小说取名绝顶,结合这篇前言,说说作者所理解的绝顶包含了哪几层内涵。(5分)

4.中国古代神话中有夸父追日的故事:夸父与日逐走……道渴而死,充其仗,化为邓林(树林)。有人认为,文中殉难的登山者有如追日不得的夸父,是当代社会中的悲剧英雄。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谈谈你自己的看法。(不少于200字)(10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0de20de998fcc22bdd10d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