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柯

时间:2022-08-23 04:05:2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丹柯》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1.领会精读课文的内容和题旨。 2.体会文中蕴涵的悲壮情感。

3.了解“一波三折”的情节设置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1课时

一、导入

很多同学都喜欢读小说,在这里先送给大家一句话,这是我读小说的一点感受(幻灯):读伟大的小说,捧起前与放下后你已判若两人!

为什么小说有如此大的作用?主要是因为伟大的小说有着博大深邃的思想内涵、深刻的主题,它能丰富我们的思想情感,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

今天我们学是选修课“外国小说欣赏”中的一篇富有激情的小说高尔基的《丹柯》学习的话题是“小说的主题”。 二、作者介绍 前苏联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导师。父亲是木匠。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11岁开始独立谋生,其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旧社会的底层度过的。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经历在他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磨练了他的斗志;他在繁重劳动之余,勤奋自学不息。

1906年发表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列宁称为“一本很及时的好书。”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丹柯》选自《伊则吉尔老婆子》,是高尔基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高尔基名言: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超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只有满怀信心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扑在书上好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青春一个普通的名称,它是幸福美好的,但它也充满着艰苦的磨炼。

《丹柯》故事梗概:这篇文章描述了古代的一个民族,被敌人侵略后,由一位年轻的领导者逃出包围圈的

故事。这位年轻的领导者便是丹柯。当大家困在黑暗的森林中慌乱不知所措 的时候,丹柯却提出倡议:有自己领导大家逃出森林。然而前行的道路却困难重重,茂密的森林就像有指挥一样,常常阻挡族人前进的道路。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人们开始不信任丹柯,并把怨气都发在丹柯的身上。为了让族人们放心,丹柯掏出了自己的心,照亮了前进的路,走出了黑暗,走向了光明。

三、梳理情节,探究主题

1.是不是所有小说都有主题?

应该说所有小说都有主题,但有的是以故事为目的的,像现在许多流行小说、网络小说就属于这一类,它的主题故事中不自觉地表现出来的,这一类小说多适于娱乐;相比较而言,以表现思想为目的的小说更值得我们关注,它们让你边娱乐边思考,丰富和充实了我们的思想,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升华了我们的人生境界。《丹柯》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篇。 2.小说的主题哪里去找呢?

通过环境、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分析来发现。

3.下面我们就按照这个思路来解读这篇小说的主题。我们先请一位同学复述一下故事情节。 指名简要复述小说故事情节。

4.这是一篇关于英雄的悲剧,“英雄”是小说一个重要的母题,像大家熟悉的《老人与海》、中国的《西游记》等等都是。读这类小说我们首先要关注的是:英雄遭遇了怎样的困境?可以说没有困境就没有英雄。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族人的困境。 明确:前面是阴森恐怖、看不到光明的森林,后面是强大的敌人,他们已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5.结合全文,理解第一段中“这是一些快乐的、强壮的、勇敢的人”的含义。 首先,它极力描写森林给这些落难人群的恐惧感和压迫感。


其次,“快乐、强壮、勇敢”原指一个人乐观,身体强健,能从容面对困难。课文既用来说明这些人曾经享有自由和梦想,并非身体孱弱或天生胆怯,平时看起来也很勇敢,同时又反衬出他们在遇到困难后的恐惧和压迫感,在关健时刻缺乏挑战困难、拯救族群的勇气。 6.文章一开头并没有马上写丹柯,而是先写一群生活在草原上的人被赶到不宜生存的林子深处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写是为丹柯的出场拉开序幕,用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懦弱和恐惧衬托出丹柯的勇敢与坚强。这种扬彼抑此的手法成功地烘托出丹柯地精神面貌,奠定了主题的基调。 7.我们再来看丹柯的困境。丹柯不但有与族人一样的困境,更有族人们忘恩负义的指责和死的威胁。

分析丹柯所处的困境,就从文章一波三折的情节来分析。

一个是当族人们在森林阴森恐惧的压迫下,开始犹豫、退缩甚至想回去当奴隶的时候,丹柯站出来,呼吁“什么事都不做的人不会得到什么结果的”“林子是有尽头的”,并勇敢地挺身而出,成了全族的领路人。

二是在遇到密林时却开始抱怨他年轻而没有经验,“可是他还在他们的前面走着,他快乐而安详”。

三是大雷雨来临时,族人们疲乏透顶、勇气全失,迁怒于丹柯,抱怨、指责,甚至要弄死他的时候,丹柯却还是“愿意搭救他们,把他们领到一条容易走的路上去”,并“抓开了自己的胸膛”,拿出自己的心来,“把高高地举在头上”。

最后,树林分开了,广大的草原横在自己的面前。 8. 高尔基借丹柯的形象在歌颂怎样一种精神?

歌颂了丹柯勇于实践、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公的品格,自信勇敢、敢于牺牲的精神。

2课时



1.领会精读课文的内容和题旨。 2.体会文中蕴涵的悲壮情感。

3.了解“一波三折”的情节设置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一、复习检查

二、分析主题的模糊性或多角度性

为什么不把主题直接说出来,而要通过故事?

主题应包孕于形象中,用事实说话。小说的主要功能是叙事而不是说理,说理是哲学的专职。小说的“理”是蕴涵在事实之中的,并不特别彰显出来。与追求观点的精确、明了的哲学相反,更在意主题的模糊多义、充满多种解释的可能性。

1. 作品主题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所以,小说的主题概括出来了,我们的阅读欣赏其实还远没有完成。作品主题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我们应当再进一步深入,从多元的角度和个性化感悟的角度来欣赏领悟。

有人说,丹柯在处理自己和族人的关系上也有问题,他没有作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让更多的人看到希望和光明,从而理解自己,齐心协力把大家带出森林。你同意这一想法吗? (学生赞同)这就是多元化解读小说主题。

2. 文章结尾“充满了希望的快乐的人们并没有注意到他的死,也没有看到丹柯的勇敢的心还在他的尸首旁边燃烧。只有一个仔细的人注意到这个,有点害怕,那脚踏在那颗骄傲的心上„„那颗心裂散开来,成了许多火星,熄了„„”的交代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的表达有何意义和作用?

提示: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鲁迅名言 狭义悲剧:抗争、行动、毁灭一般被看做是它的三要素。

广义悲剧:由此生发开去,常常指代一种氛围或感情基调,它不只意味着字面意义上的悲凉、哀伤,还有着与此相应的由于美的必然毁灭而带来庄严和壮丽。


明确:这段文字,通过对族人走出森林为胜利欢呼时,却忘记了带领他们穿越黑暗的丹柯,有胆小之人,因害怕丹柯那颗仍在燃烧的心而不惜用脚将它踏灭的交代,为人物形象增添了悲剧色彩,从而使英雄形象显得更加丰满而饱满,增强了小说感人的艺术力量。 3.小说的主题在歌颂勇于实践、不计个人得失的献身精神之外又增添了一份悲剧色彩,这显出了主题的复杂性。文章除了结尾部分表现人物的悲剧性,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人物的悲剧性? 情节设置的一波三折上凸现小说主题的悲剧意味:

⑴人们推举丹柯领导族人,在遇到密林时却开始抱怨他年轻没有经验。 ⑵大雷雨来临时,众人对丹柯争相诋毁、责难

(⑶就是刚才分析的结尾部分内容。为了中止人们毫无作用的抱怨,尽快带领大家走出森林,他毅然掏出了自己那颗真诚的、燃烧着的心,然而当族人欢呼胜利时忘记了丹柯,胆小之人因为害怕丹柯那颗仍在燃烧的心而不惜用脚将其踏灭。) 4.小说除了在情节上来凸现主题,还运用了一个表现手法来加强主题的表达效果。这是——浪漫主义手法。

丹柯将众人引向光明却遭到诋毁与误解,一颗勇敢而骄傲的心却被胆小鬼踏灭,如此种种颇有鲁迅笔下启蒙者的味道。不同的是,丹柯是一个浪漫主义的悲剧英雄形象,而夏瑜们却是现实主义的悲剧英雄形象。

⑴强烈的美丑对比:年少而俊美的丹柯眼睛明亮如火,族人则恶如野兽。

⑵极尽想像、夸张之能事:森林恐怖险恶环境的描写,丹柯高举燃烧的心为众人引路,碎裂的心化为草地上蓝色的火星。 5.分析局部

⑴“你们不能够用思想移开路上的石头。什么事都不做的人不会得到什么结果的。为什么我们要把我们的气力浪费在思想上、悲伤上呢?” 认真朗读,体会其中蕴涵的哲理。

⑵如何理解“林子是有尽头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尽头的!”在文中的含义?

“林子”,特指困难,可以理解为人生旅途中的一次挫折,也可以理解成整个民族遭遇的灾难何困境。而“尽头”是“有限”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困难何挫折都是有限的,并非无穷无尽的,只要我们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总有一天能够走出乌云,走出困境,取得胜利。这句话还可以理解成除困难外的其他东西,比如安逸享乐等都不可能是无穷尽的,需要人们时刻去争取,而并非一劳永逸。

⑶“树林忽然在他们前面分开了,分开了,等到他们走过以后,它又合拢起来,还是又密又静的;丹柯和所有的人都浸在雨水洗干净了的新鲜空气和阳光的海洋里。在那边,在他们的后面,林子的上空,还有雷雨,可是在这儿,太阳发出了灿烂的光辉,草原一起一伏,好像在呼吸一样,草叶带着一颗一颗钻石一样的雨珠在闪亮,河面上泛着金光„„”如何理解这段景物描写的特点、意义和作用?

这段景物描写,以浪漫主义的夸张和想象,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丹柯的英雄壮举所产生的强烈的震撼效果及其胜利带领族人抵达草原后的那种安宁、自由、和平与美好的景象,蓄地表达了作者对英雄及其英雄精神、英雄业绩的热情讴歌和真诚赞美。 三、拓展

1、从丹柯想到自己:我若遇到像他一样的困境? 2、从族人想到自己:应该如何对待丹柯那样的人?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郁达夫论鲁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0dece7aa26925c52cc5bf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