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传统教师角色的反思与探索 “角色”一词源于戏剧中扮演的剧中人物。 20 世纪 20 年代, 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首先引入社会学理论,用以分析个体在不 同的情境中应有的行为方式。目前,角色概念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人 际交往的各个方面之中。在学校情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是 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以及在师生人际交往中扮 演什么角色对学生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一、关于中国传统教师角色的梳理与反思 1. 传道者角色。“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 矣。……”《师说》作于唐贞元十八年(公元 802年)韩愈任四门 博士时,是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以及择师的必要性的,在当时很有 进步意义。这就给此后一千多年的教师角色定了位。直到 21 世纪 后的今天,仍然有很多中小学教师把此奉为经典,他(她)们认为 教师的任务就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所采用的方法就是“填鸭式” “题海战术”或者靠简单的机械重复来提高学生的分数,教师教得 极其枯燥无味,学生学得苦不堪言,考试个个拿高分,实际操作却 摸不着头脑。 2. 控制者角色。中国古代敬奉“天地君亲师” ,“师”为“五尊” 之一,被高高地供奉在很多家庭的神坛上接受顶礼膜拜。从孔夫子 成为万世师表开始到唐宋时期,尊师尊孔已经发展到了极至,教师 与学生之间俨然君臣关系,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就出现了“教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1ad658e84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