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晚清中西文化交流的中国地理学发展演进探讨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基于晚清中西文化交流的中国地理学发展演进探讨 摘要:清中期以后,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受到西方文明和传统中华文化的双重影响,在这种双重影响之下。中国地理学的发展道路也是逐步走向现代化、多元化。 关键词:晚清以来;中西交流;中国地理学;影响 清中期以后,是我国地理学发展的全新阶段,首先由于这一时期西方列强的入侵引起中国社会的深切变革,许多传统观念被打破,“中学”、“西学”成为社会争论的一个话题,社会观念的变革引起了地理研究的变革。有关地理学的研究,无论是研究深度还是研究广度都远超前代。地理学在中国也一改往日作为其他学科附庸的存在方式,拥有属于自己的专属领域。这一时期的地理研究逐渐步入科学化,系统化的阶段,有了属于自己的学术刊物,研究成果的推广速度得以加强。 1我国近代地理学的萌芽 晚清以来,由我国近代地理学先驱张相文和竺可桢分别创办了初、高等地理教育,培养了地理学有生力量,提升了地理学科地位。扩大了地理学的社会反响和公众知晓度①。张相文先生一生“积极引进西方地理学,并将中国传统地理学与西方近代地理学结合,实在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地理学的萌发”嘲。在当时,由他创办的《地学杂志》(1909年)和竺可桢先生等创办的《地理学报》(1934年)成为地理学研究的前沿阵地,大大缩短了中国地理学研究与先进国家的距离【]3。 而就系统化这个观点而言,中国科学化的地理研究还是在西方文明的催生下产生的,因此考较中西交流对中国地理研究的影响也就具有相应价值。所以笔者选取这个时期有关中西交流对中国地理学发展的影响作为出发点进行研究。在此之前有必要说一说中西方在面对地理学态度上的问题,因为在自然科学成为社会发展主导以后。对待自然科学的态度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发展的方式与速度。 2西方近代地理学的新发展 古代西方,地理学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曾被视为“科学之母”,因为在古代西方学科分化尚未明显之时,它是一个包罗广泛的学科领域。近代科学的发展,使许多同地理学相邻的学科,如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相继独立,17到l9世纪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经济学的进步,又为地理学向一门独立学科迈进提供了重要的前提。16世纪的欧洲,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也产生了飞跃的进步。地理知识与欧洲资本主义海外贸易和航海事业是同步前进的。在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和麦哲伦环球航行之后,出现了绘有美洲和南极大陆的新的世界地图,西方有关地球形状、海防分布、气候差异以及各国地理情况的认识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新的地理认识通过文献的形式将所总结事实上升为理论与体系,形成了不同的学说和学派.16世纪末西方耶酥会传教士在地理大发现这一背景下从欧洲来到中国,为中国人带来了地理大发现后形成的地理学汉文西 书。在近代科学中,地理学是一门内容庞杂的学科,直至19世纪上半叶,在德国地理学家洪堡.. (^eadrTmHnlxneourboldt)和李戴尔.. (Carl-Ritter)奠定基础后,形成了近代地理学,逐渐摆脱古代地理学半科学、半文学的状态。开始吸收近代科学的成果,形成了自己学科的一套范式和工作模式。 3西方地理学的新发展对我国地理学发展的影响 在中国,地理学是脱胎于历史学的,早期的地理著述都是以历史学附庸的面貌出现的,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兼而有之。中国地理学的母体—.. —沿革地理,几乎同时与地理学共存于历史学之中。在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历史地理学都还在被视作历史学的辅助,直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沿革地理依旧未能脱出历史学的范畴。所以在研究方法等各个方面,在步入近代社会以后我国的历史研究就和西方拉开了非常大的差距。 就中国本身而言也有着悠久的地理研究的传统,在明末西方地理学知识传入之前,也已有了自己对“海外诸国”的认识。这些认识主要来源于所谓‘海客谈瀛州”的从事中外贸易 的商贩和水手以及部分“番图”。.. 1492年哥伦布在航行中发现了美洲大陆,15222年麦哲伦完成了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又陆续发现了南极大陆、澳洲大陆、北美的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岛[司。东西航路的开辟拓展了欧洲人的眼界,促进了欧洲地理学的迅速发展。他们对于地球形状、海陆分布,气候差异以及各国地理情况的认识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16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使西洋耶稣会传教士的东来愈加频繁。利玛窦等传教士不辞劳苦地一遍又一遍地译绘、增订世界地图,当然主要不在于向国人传播最新的地理学知识,而是希望用这些世界地图来敞开中国士大夫灵魂的大门,以传播天主教的福音,但利玛窦毕竟为国人带来当时最新的地理概念。以《坤舆万国全图》为例,其图绘出了赤道北地、南地半球,注明地为圆形、南北二极、赤道南北昼夜的长短、五带;列出了五大洲的名称。这个可以看作是西方文明对中国近代化初期比较显著的影响之一。 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并不是怀着对中国近代地理催生或者说一种改造的目的来进行的。虽然说能在一定程度上触动,或者说改观中国的地理学研究,但面对如此深厚的文化积淀的国度,这种变化都可以叫做微乎其微。当然就好像草原上的火种一样,这些知识在中国的传播还是在~定程度上让人们认可或者说接受了一些西方的科学观念,在面对几百年后那场突如其来变革的时候,多少会有一些准备吧。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整个清朝,其实近代中国的积贫积弱也正是在清朝,任何一种思想,当他成为宗教的时候,往往就是这种思想开始走下坡路,甚至灭亡的先兆,当然这个也和思想本身的蕴涵有关,这个过程可以持续数千年,而且在这个过程期间还是会对社会有促进作用,本来儒家思想的开创来源于汉文化,但是真正把他发展成为极致的,变作一种宗教化思想的还是后来的满族统治者,这或许也是历史对我们这个民族开的一个玩笑,正因为这种思想的宗教化,招致后期中国整个社会发展的停滞,当然本文主要是叙述地理学的近代变化,不是社会发展性的东西,这个不再多谈。 明代末年的一些宣扬天主教教义的书籍中也保留了若干西方地理学知识,如在中国第一个宣传地圆说的并不是利玛窦,而是道明会传教士高母羡(unoo?一l9)[]JaCb,526。现存西班牙马德里国家图书馆的1593年刊出的署名.. “新刻僧师”的天主教徒所写的妩极天主正教真传实录》一书的作者即是高母羡。明末清初的地理学汉文西书中影响最大的当推意大利 耶酥会传教士艾儒略所撰译的.. {方外纪》。.. {方外纪》是艾略在杨廷筠协助下,于天启三年据庞迪我和熊三拔所译的抄本增补而成的。这一时期,中国还绘制出了地球仪与世界地图,可以说中国在有关地理上的研究范畴,已经逐步和世界接轨,只是在研究思想上有些不一样,但是正是这种研究思想的不一致,导致中国后来的自然科学研究的严重滞后,而自然科学研究的滞后,也是为中国后来贫弱的一个重要原因,诚然,致使中国后来落后的原因很多,在此也不能一一叙述,因为这不是今天这篇文章所要讨论的主题。 晚清以来,西方地理学的进入,为中国带来了新的地理学视角,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首先是有关地球的说法,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圆地方”的说法,但对于地球本身没有什么认识,元朝的时候由阿拉伯世界传入过“地球”的概念,但是没有什么影响,这一时期,西方地理学却是将地球这个理念贯彻到了至少是社会中精英阶层当中,笔者曾经对 这个问题做出过思考,早在唐朝时候,僧一行就作过子午线测量,元朝郭守敬也作过子午线测量,这是否说明在很早以前中国就已经认识到地球为一个球形这一事实了呢?但后来的典籍当中并未看见有关此的论述。这是一个疑惑。其次是浅议晚清以来中西交流对中国地理学发展之影响将五大洲的划分传入中国,让国人对外域的世界有一定的了解,最后就是有关外部人文地理知识的介绍。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部分人群的视野。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1e8309976eeaeaad1f33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