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有一天,大老虎和小老鼠相遇了,大老虎对小老鼠说:“瞅你这个小东西,黑了吧叽,还想和我森林之王斗?”小老鼠说:“比就比,谁怕谁啊!” 于是,大老虎举起一把铁锁,对小老鼠说:“怎么样,我力大无比吧?”小老鼠把大老虎引到一棵大树旁,然后上了树,大老虎只能在树下干着急。小老鼠得意洋洋地说:“爬树你比不过我。” 大老虎爬上了山,小老鼠在后面跟着,它们来到了长江边,大老虎几下就过了长江,小老鼠在里面直打扑楞,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上岸,大老虎说:“爬树我比不过你,那过江呢?” 小老鼠把大老虎引到了山洞旁,小老鼠钻到了洞里,说:“来呀,来呀,来钻洞呀!”可是,大老虎的身体太大了,钻不进去。它只能在洞外干着急。 大老虎说:“尺有所短,”小老鼠说:“寸有所长啊!”它俩成了永远不分离的好朋友!结局就是这样的。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是:尺虽比寸长,但也会有它的短处;寸虽比尺短,但也有它的长处。这句话是说任何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取长补短 故事:有一天,大象和蚂蚁发生了一场争论,他俩都认为自己的力气比对方大。大象指着一棵大树对蚂蚁说:“你能拔起这棵树吗?”蚂蚁无能为力,大象就用鼻子把树连根拔起。蚂蚁走到一片草叶前,对大象说:“你能搬动这片草叶吗?”大象无论如何也不能用鼻子卷起地上的草叶,而蚂蚁却能背起草叶轻松自如地走动。最后,他们请天神来评判。天神听了他们各自诉说的理由,也无法判断谁的力气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各有所长,对待别人的优缺点要取长补短。 取长补短:解释: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泛指在同类事物中吸取这个的长处来弥补那个的短处。 管中窥豹 晋朝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从小开始学习写字、绘画,聪明过人,深得父亲的喜爱。一次父亲的朋友及门生在玩骰子时,王献之在旁观看,说了一句“南风不竞!”门生听了笑道:“小孩子是管中窥豹,只看到一个斑点。” 管中窥豹:解释: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坐井观天 故事:青蛙向上一跳,跳出了井口。青蛙一抬头,吃惊得快要晕倒了,天无边无际,真的和小鸟说的一模一样。他想:我在井里看到的天那么小,可现在的天那么大,真是个奇迹呀!青蛙又抬头望了望天空,天上飘来几朵白云,他们紧紧地靠在一起,像是在说悄悄话。这时,还是那一只小鸟飞过来,还带来了几个朋友,小鸟问:“要我们来给你唱一支歌吗?”青蛙满口答应了,小鸟们就开始了自己的演奏,他们喳喳叽叽,叽叽喳喳,多好听呀!青蛙都听得入了迷。小鸟们唱完歌后,就飞向了自由自在的蓝天。 大地就更美了。有又绿又矮的小草,他们像在给青蛙挠痒痒,挠得青蛙笑疼了肚子。有又高又壮的树,就像是一个个大巨人„„ 青蛙这才知道小鸟说对了,要是自己能听信小鸟说的话,那我就能早一点看见这美丽的世界啦! 坐井观天:解释: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 故事一、楚国有个书生,由于生活贫穷,很想找到一条发财的门路。他读到一本书,书上说:“谁得到螳螂捕蝉时遮身的那片树叶,别人就看不见了。”他信以为真,整天在树下抬头望着。嘿!他终于看到了一只螳螂躲在一片树叶后面,正准备捕捉知了呢!他连忙把那片树叶摘下来。不料那片树叶掉下来,混在地上的落叶里,再也辨认不出了。他只好把所有的树叶扫回家来,一片一片地试。他把树叶遮住自己的眼睛,问妻子:“你看得见我吗?”妻子总是说:“看得见!”后来,妻子被他问得厌烦了,随口答了一声:“看不见!”他马上带着这片树叶,当面去取人家的东西,结果被人家扭送到衙门去了。县官经过审问,忍住笑,说:“你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呀!” 一叶障目的中文解释: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拔苗助长 故事:战国时候,宋国有个农民种了一块地。栽下禾苗后,他希望它很快长高。结出果实。他每天都到地里去看,但禾苗长得很慢,他心里非常着急。怎样才能让禾苗尽快长高呢? 天气很好,艳阳高照,他到地里去把禾苗一一拔高。回家后,他很得意地对家里人说:“累死我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到地里一看,禾苗全枯死了。 拔苗助长的解释: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244dd8d172ded630b1cb6e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