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小学生古诗——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①, 百般②红紫③斗芳菲④。 杨花⑤榆荚⑥无才思, 惟解⑦漫天作雪飞。 【注释】 不久归:是说春天很快就要过去。 百般:各种各样。 红紫:指五颜六色的花。 芳菲(fēi):花草茂盛芳香。 杨花:就是柳絮。 榆荚(ji):也叫榆钱,老了后变成白色。 惟(wi)解:只知道。 【大意】 草木知道春天不久就要过去了,因此抓紧时间,竞相争奇斗艳,尽情舒展自己的生命潜力。惟杨花、榆荚没有鲜艳的色泽和芳香,只知道在春风中像雪花一样漫无边际地飞舞。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晚春的景色。各种各样的花草争芳斗艳,万紫千红,只有朴素的杨花、榆荚与众不同,只会像雪花那样飘扬飞舞。 说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合于一体。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不仅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 再细加揣摩,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我们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你看,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为晚春添色。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链接】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教育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任学官司历四门:博士、国子博士、国子祭酒。他领导唐中期古文运动,提倡文以载道,促进地方教育的发展。著作甚多,经汇编成《韩昌黎集》。 《晚春》是韩诗颇富奇趣的小品,历来选本少有漏选它的。如果说诗有寓意,就应当是其中所含的一种生活哲理。从韩愈生平为人来说,他既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师,又是力矫元和轻熟诗风的奇险诗派的开派人物,颇具胆力。他能欣赏杨花榆荚的勇气不为无因。他除了自己在群芳斗艳的元和诗坛独树一帜外,还极力称扬当时不为人重视的孟郊、贾岛,这二人的奇僻瘦硬的诗风也是当时诗坛的别调,不也属于杨花榆荚之列?由此可见,韩愈对他所创造的杨花榆荚形象,未必不带同情。甚而可以说,诗人是以此鼓励无才思者敢于创造。诗人对杨花榆荚是爱而知其丑,所以嘲戏半假半真、亦庄亦谐。他并非存心托讽,而是观杨花飞舞而忽有所触,随寄一点幽默的情趣。诗的妙处也在这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2c27c11f2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