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转化教学随笔 转化学困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落实课改精神,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手段。让每个学生都全面地开展,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职责。而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考验着我们教育的责任心和能力。这里,我结合自己转化学困生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浅见。 一、学困生需要教师在情感态度上给予照顾 作为学困生,由于成绩欠佳,因而备受外界的冷落、薄待甚至岐视,内心十分缺乏自信,有的还出现自卑和逆反心理。在这种阴影下,学困生体验不到成功的满足和进步的喜悦,无法对学习产生兴趣,厌学情绪始终强烈,最终导致恶性循环,学习成绩进而受到影响。 学困生需要教师在情感态度上给予照顾。“亲其师,信其教。〞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态度是相互作用的,教师对学困生关心和照顾,必然受到学困生的亲近和信任,从而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转化工作打好根底。 二、学困生需要教师在教学要求上降低标准 教师在教学要求上以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每位学生,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不适合学生的全面开展。毕竟学困生的承受能力较差,要求他们同优等生一样学习以及到达成绩优秀的标准,既不可能实现,又加深他们的“挫折感〞。因此,对于学困生的教学要求,要适当降低标准,实行分层教学的策略,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学困生重在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意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教师在作业练习的设计上要善于顾及学困生的承受能力,降低学困生作业练习的难度,让他们做简易的习题。如在作文教学中,我要求优等生的日记100字以上,周记400字以上,而学困生的日记50字以上,周记200字以上。当学困生完成布置的学习任务,他们就会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对学习更有兴趣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努力学习,就会有所进步。衡量学困生的进步,教师不能采取优等生的评价标准,要认识到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是循序渐进的,且会有反复进退的现象。教师要让学困生自己与自己比,过去与现在比,只要他们有一点进步,就要及时地鼓励。如一个学困生上次考30分,这次考40分,这时教师不能批评这都是低分,而要表扬他经过努力进步了10分。可见,教师要客观地对待学困生与优等生存在的差距,区别对待。以促使学困生取得新的进步为预期目的。 三、学困生需要教师在课外辅导上多下功夫 课堂教学是转化学困生的主阵地,改良课堂教学策略能够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然而,学困生的承受能力较低,反响速度较慢,仅仅依靠课堂上教师的教授和讲解,远远不能让学困生掌握和稳固所学的内容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外时间里加以辅导。 面对学困生的课外辅导,教师“重在耐心,贵在坚持〞。对于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帮助解决,并且持之以恒。教师还要讲究辅导策略,不仅要注重根底知识的辅导稳固,还要注重学习方法的辅导运用。但是,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不可能时时顾及,面面俱到。这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来教学生,充分借助优等生的能力辅导学困生。 为此,我在班里长期开展“结对子〞辅导活动,让一个优等生辅导一个或两个学困生,帮助解决学习中的疑难。另外,我成立了五个“学习兴趣小组〞,每组组长由组织管理能力突出的优等生担任,他们负责催促、检查和评价本组组员的学习情况,布置课外作业或练习让组员来做,然后收上来批改。到一定时期,我就会对各组组长的辅导情况进展总结和评比,奖励表现出色的。实践说明,让学生辅导学生的做法具有显著的“双羸〞效果,不仅促使学困生获得明显进步,而且促使优等生不断提高。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互相学习中被充分地激发起来。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困难、复杂和长期的工作,需要教师、学生、家长多方面力量密切配合才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只要我们对学困生始终付出爱心、耐心和恒心,学困生转化就必将走向成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457300a7f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