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世纪西方旅藏游记中的西藏形象研究 本文采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的视角和方法,选取11部1840-1949年间的西方旅藏游记作为考察对象。论文依据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批评理论,对西方游记中建构的西藏形象进行了剖析,笔者认为游记中的西藏形象反应出西方对西藏的基本观念,既体现了西方的话语权利,也体现了西方对他者认知的东方主义思维定式。 对西方而言,西藏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宗教文化仿佛总是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在一定程度上,诸多西方人关注的实际是一个虚拟的西藏,一个不曾有过的精神乌托邦,或是一个妖魔化的野蛮王国。 由西方话语所建构的西藏形象,不仅是一个被文学化了的西藏,而且是一个被相当一部分西方人在宗教、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予以偏见式利用的形象。对此,我们有必要就西方所建构出来的西藏形象进行清理和辨析,真正廓清它对当今西藏问题的影响。 在西方关于西藏的形象建构中,游记所起的作用极为重要。游记具有跨学科性与综合性,有助于我们全面地看待西方人眼中的西藏形象。 游记自身所特有的属性,令它比其他文学体裁更能接近人文地理的真实性,又能够体现出西方人的海洋精神,冒险的意志。通过研究游记,可以揭示出其背后的话语权利,从文学批评走向文化批评的层面。 自19世纪初期,一部分西方人通过各种途径进入西藏,留下了数量可观的游记。本文选取了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这一时期的游记作为研究的文本,对19、20世纪两个阶段内的西方旅藏者及其游记文本中的西藏形象进行了归纳和阐述。 研究19、20世纪的西方旅藏游记中的西藏形象不能脱离西方的传统西藏观。在全面论述这些游记中的西藏形象之前,笔者就西方对西藏的认识与态度作了梳理,并围绕自然生态、藏族人特性、宗教、社会风俗、政治、城市、建筑等几个大的版块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后文的研究作了史的铺垫。 从古典时期到启蒙时期,西方人关于西藏的想象大约有如下几种:富有的东方"黄金国"、"基督教王国"、异域情调、"食人生番"、野蛮原始、邪恶的宗教。不难看出,西方人自古对西藏的认知就具有矛盾性,这一特征被以后的西方人不断重复。 这部分认识后来积淀为西方人认识西藏的集体意识,也影响着西方人观察中国内地和西藏的心理预期。在上述基础上,笔者对19、20世纪的西方旅藏游记中的西藏形象的类型与特征进行了比较与总结,得出游记中西藏形象大致呈现出异化、神话化、纪实性三种类型,它们具有着模糊性、双重性、文本的相互影响性等特征。 他者形象的建构和表现必须依靠注视者,没有注视者,他者形象的建构就无从谈起。为了探究西藏形象的成因,笔者对西藏形象的注视者进行了阐述,分别对注视者的先见、注视者身份、注视时间这几个层面作了详细的分析。 总而言之,对西方旅藏游记中西藏形象研究不仅丰富了游记文学的研究,亦能够有助于人们在政治、经济、宗教方面更深入地看待西方对西藏的描述,认清西藏问题在国际上的影响。借助形象学的研究来认识西藏,可以解构西方对西藏的长期误读,对西藏形象在西方视域中的扭曲、偏差进行调整,努力建构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立体的西藏形象,并吸收其中的合理、科学的部分,强化我国对西藏在国际形象上的话语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50c18cfe2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