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时间:2022-09-03 08:12:3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执教:鱼塘镇中学 沈美华

教材分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孟子>二章》中的第二章。孟子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尊称为“亚圣”所以学习此文时,要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课程标准语)本文是被历代传诵的议论文名篇之一,文章从个人成才事例类推到国家治国的道理,阐明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个中心论点。全文逻辑严谨,结构清晰,论证充分,文采丰富,其阐明的道理在今天仍具有很强的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好材料。因八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文言议论文,且部分语句比较晦涩,这就给学习本文带来了一定困难。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适当降低难度,把重点放在“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感知课文内容”上。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疏通文意,积累重点字词,感知课文内容。 2.体会作者的思想,把握文章主旨。 3.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读”贯穿整个教学教程,在读中积累文言词汇、感知内容。 2.在合作探究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把握文章主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文中阐述的道理――要想成才、成功,就必须经过磨炼,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感知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方法

倡导自主思考、合作研讨、集体探究的学习方式及抢答竞赛教学法。

课前准备 教师:1)导学案;2)多媒体课件。

学生:初读课文,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



1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

播放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视频:越王勾践在患难中矢志不渝,终于打败了吴国,复兴了越国;然而在此之后,“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沉溺于安乐中的越王最终还是重蹈了吴王的覆辙,使越国走向了灭亡。这就很好的印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板书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 3.走近作者

孟子,名 轲,字 子舆,战国时期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人将他和 孔子并为 孔孟 人称 亚圣 孟子主张施行 ”,以统一天下。《孟子》是“四书”之一,“四书”有《 》《 中庸 》《论语 》《 孟子 》。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引入课题,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自然地引入到课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强烈欲望】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播放录音视频,学生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听读注意:读音、停顿、节奏。

【设计意图:标准规范的朗读不仅可以达到正音、断句的目的,而且也是初步了解课文语言、感情的过程。听高质量的示范朗读,可以让我们在还没开讲前就记住文言文中的一些经典句子】

三、品读课文,深入文本

一)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自由朗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朗读,并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朗读是古诗文教学方法之首选,也是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前提和基础,是古诗文教学的关键环节,其成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本节课要充分引领学生诵读,培养学生语感】

3. 疏通文意。

在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检测,采用抢答的形式来检测学生课前预习及掌握的情况。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2


困于心,衡于虑 ,通 “横”,梗塞,不顺 曾益其所不能 ,通 “增”,增加 入则无法家拂士 ,通 “弼”,辅佐 2)解释下列划红线的字词:

1舜发于畎亩之中 起,被任用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选拔、任用

3管夷吾举于士 狱官

必先苦其心志 使„痛苦 5劳其筋骨 使„劳累

6空乏其身 使„„贫困

7饿其体肤 使„饥饿

8动心忍性 使„惊动

9人恒过然后能改 常常

10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在国外

11行拂乱其所为 违背 1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明白 13人恒过然后能改 犯错误 14行拂乱其所为 扰乱 1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翻译下列句子: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译: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导致灭亡。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译: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译: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译: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部没有敌国外患。

4)教师归纳译文,学生自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根据课下注释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突出了教学重点“疏通文意,积累重点字词”,并为下一步探究文章做好了准备。采用抢答竞赛以营造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512d739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5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