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时间:2023-01-02 08:05: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下》。作者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亚圣,名轲,字子舆。文章是一篇议论性散文。《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一部书,它是孟子及其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他主张仁政民贵君轻。) 二、

1、中心思想:文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或人才的培养中,逆境作用不可小视;国家的治理中,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和邻国的侵扰,国家就会在安逸享乐中灭亡。) 2、本文使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方法) 3、论证思路:

短文开始一连用六个排比,举出事实说明逆境能成才。顺此事实,作者认为要成就大业就要在思想、行动、生活三方面经受磨练。第二段扣住第一段中的动心忍性这四个字稍稍展开论述,先论述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再揭示国家灭亡的原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最终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4、写作特点:卒章显志。 三、词语解释

【发】起,指被任用。【畎亩】田间、田地。【举】被举用,被选拔。【筑】捣土用的杵。【士】狱官。【举于士】从狱官手中被释放并被录用。【海】在海边(隐居)。【市】市井之间。【故】承接上文,引起下文。所以……” 【是】指示代词:这。【苦】原来是形容词,使……痛苦。【劳】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 【饿】使……饥饿。 【空乏】资财困乏【拂】违背、受阻挠。【乱】扰乱。【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 【动】使动用法,使……惊动。【忍】使动用法,使……坚韧。【忍性】就是壮大胆量。【曾】与通假,增加。【益】本义是水漫出,后来引申为增加 【恒】常常。【过】过错。这里用作动词犯错误 【困】本义是树木被四壁围着,引申为围困,又引申为困惑。【于】都是表处所的宾语的介词。【衡】与通假,梗塞、不顺利。【虑】思虑。【而后】连词,表示先后相连。【作】奋起,有作为。【色】脸色。【征】征验,表现。【喻】了解。【入】国内。【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辅佐。【出】国外。【然后】这样以后。代词,这样指有过失。【生】使动用法,使……生存发展。【死】使……委靡死亡。【于】介词,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 四、通假字

1、衡于虑 衡:同 梗塞,指不顺 2、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bi,辅佐 3、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五、相关成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内忧外患 六、相关对联。

①人无忧将死,国无患必亡 ②忧患使人生存发展 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③生无情轻如鸿毛 死有义重于 ④孔仲尼厄而演《春秋》,生于忧患 李后主囚乃赋离愁,死于安乐 ⑤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⑥困难炼品质 磨难出英才 ⑦有错不认为蠢货 知过能改是贤人 ⑧内有贤臣国治 外无祸患民安 七、重点句子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人恒过,然后能改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八、理解填空

1、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






亡。

2、本文的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在作者看来,一个人经受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将会有怎样的益处?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第一段承上启下的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5、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从正面讲磨练激发人斗志(个人)的句子是: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6、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7、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8、孟子认为国家要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9、就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无法家拂士,无敌国外患。



九、课文内容理解:

1、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式的作用是:非常有力的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2、第二段讲客观条件对造就人才的作用,阐述的道理是:成就大业,必须先经受苦难磨练。其中阐述在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苦其心志。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行为。在生活上经受磨练的句子: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其结果才能动心忍性,(受磨练的益处)曾益其所不能。

3、第三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即:困境能激发人的斗志。 写人心理状态的变化,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4、有人认为现在生活优越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失去了现实意义。请举例谈谈你的看法。

附论证本文观点的名言及事例:勾践,卧薪尝胆。 艰难困苦,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

5 用自己的话概括人经常遭遇:犯过失:内心困苦;思虑阻塞;不被为了解困境。 6、第1段文字中,作者一共列举了几个人物?

答:六位。即”“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 7、作者列举这六个人有什么作用?作者举例想说明什么? 答:为下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这一著名论断作铺垫。说明了要想成才必先经历磨练;只有经过磨练才能有所作为。

8、六个例子基本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 答:年代顺序

9意思相近,为何六个例子不用同一字。 答:舜为帝王,其余人为臣子,故而有细微差别。 10、三皇五帝中不乏业绩突出者,为何偏举舜一人为例? 答:舜出身卑微,历尽磨难。

11、请就本文的第一段的写法或内容写一段评注文字。

答:短文开始一连用六个排比,举出事实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经受了艰苦磨练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顺此事实,作者连用几个短语的出天降大任的结论。 12、第二节作者阐述了什么观点?

答: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

1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有什么作用? 答:为下文作铺垫,为下文张本。

14、有人做事怕犯错误,因怕犯错误而畏缩不前,请用本文观点评价一下这种做法。 答:犯错才能不断积累经验,失败是成功的奠基石。

15、学过这篇文章以后,你懂的了什么道理?答:艰苦的环境的磨练,对人的成材有促进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eab2c6a1eb91a37f1115ce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