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 指导学生阅读与鉴赏文学作品,是我们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内容。面对新的语文选修课程,这个教学任务再次凸显出来,成为教师备课、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本文拟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与同仁们一起讨论,如何更好地指导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 一、腹有诗书气自华——文本阅读是根本 “文本阅读〞这个过程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由于课时紧张,很多教师采取了“直奔主题〞的方法,减少甚至完全取消阅读课文的时间。 不能认真阅读,不能享受阅读的快乐,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是个致命的缺陷。当我们面对选修教材中众多的文学作品时,淡化了阅读这个过程,看似厚重的教学内容,理解作者生平、创作背景、把握艺术形象、体味文学形式等,这一切就都成了海市蜃楼,根基不实。很多学生根本没有读过作品,就直接进入到所谓的欣赏中。有些学生看似准备得很充分,从网上搜索了很多背景资料,但其实连原文都未细细读过,资料也谈不上真正“消化〞,只是经一下手就论堆儿又转给了教师。舍本逐末、囫囵吞枣,以此方法欲寻艺术美感,不过是缘木求鱼,令学生厌烦之心渐生,对这些精巧的作品敬而远之。 如何在有限的课时中享受阅读的快乐,有些教师动脑筋设计了一些好方法。有的教师指导学生在课上以批注法来读一些篇幅较长的课文。要求学生阅读时加以批注,在随后的讨论中,学生有文可依,发言也更言之有理、有序。批注阅读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内心感受的时机,有成就感,这鼓励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北京宣武区回民中学的一位学生,在课上批注阅读?林黛玉进贾府?[1]时,注意到贾母对黛玉的影响力。其根据是两段原文: 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宝玉〕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学生从黛玉对同一个问题的前后的不同答复,看出贾母对黛玉的影响,及黛玉的聪惠、敏感。因为给了学生阅读的空间和时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潜能,才会有这样真切而独特的体会。 香港某中学的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学生读完作品后提出问题,并将好的问题在全班内公布并征集答案,最后与提问题的学生自己准备的答案做比较。这也是引导学生深化阅读的好方法。 二、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鉴赏的一般环节 从调研情况看,由于小学、初中阶段的表达交流才能训练根本是围绕单纯的叙事、描写、抒情和简单的议论进展,大部分高中学生的鉴赏评论才能,还是比较薄弱的。教师可以循序渐进,以提问的形式由浅入深指导学生的阅读和考虑: A读了没有?作品写了什么?〔引导学生把握作品概要〕 B你对作品的哪些方面有感触?〔引导学生找到动情点〕 C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触?〔引导学生沿动情点深化阅读,找到适宜的评价切入点〕 第一个环节强调文本阅读,并在阅读之后提出概述的要求。对作品的概括表达才能,是对学生阅读理解、概括主旨、表达交流的综合才能的培养。 第二个环节是引发学生考虑,向心灵深处寻找与作品共鸣的点。很多学生的阅读习惯是蜻蜓点水,不爱考虑。我们那么要以问题的形式促使学生去寻找动情点。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用的是“感触〞这个词,而不是“感动〞这个词,因为不能先入为主地就强迫学生必须被作品感动。由于年龄、阅历、知识储藏、爱好兴趣等各种原因,对于某些作品,有些学生不觉得有什么好,甚至从根本上就不赞同作者的观点、不喜欢作品的风格。假设我们僵硬地把“感动〞塞给他,并要他在这个圈定的范围内鉴赏、评论,教学效果是徒劳无益甚至有负面作用的。另外也提醒我们向学生推荐作品时,要注意作品的经典性和代表性。 第三个环节是要引导学生明确鉴赏评论的切入点,并能以文本内容作为有利的证据,展开鉴赏、评论,使文章血肉饱满、令人信服。 如评论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中的小说?沙之书?时,可以有“沙之书的虚构和现实〞“沙之书的神秘和恐惧〞“博尔赫斯[2]想带给我们什么?〞等很多切入点,围绕其中一个点结合原文进展考虑和评论,才能集中而有深度,也才有可能写出好的评论。 三、心有灵犀一点通——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鉴赏评论方法 据参与高考阅卷和试卷分析的专家介绍,很多学生在做鉴赏评论方面的题目时,往往表现出共同的缺乏——找不到切入鉴赏、评论的点,漫天开说,拉拉杂杂,笔墨分散,难以成气;有的学生找到了切入的点,可是又展不开评论,寥寥数语,便无话可说、草草收笔。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教给学生一些技巧和方法。 1.比照的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推荐比照的方法。比照可以有很多角度,如同一部作品中不同人物的比照,例如?红楼梦?中的黛玉和宝钗;或不同作者的比照,如杜甫与李白;或不同诗歌中同一意象的比照,如“月〞的意象,在不同诗歌、不同时代、不同诗人那里的反复、创新运用;其他还有中西比照,古今比照,传统与现代的等不同角度的比照等。 用来比照的作品,应该是学生相对熟悉的,至少对其中一方比较熟悉。我们所能精读的作品总是有限的,比照的方式给深化阅读鉴赏提供了一个延展的空间,因为作品总是会有相似或差异,在比照中我们更容易找到适宜的话题。 2.巧妙利用已有知识资源 我们还应指导学生巧妙利用已有的阅读积累,擅长整合。详细到教材方面,可以把必修与选修结合,把小学、初中读过的和高中的结合。如?短歌行?[3]是曹操写的诗,展现了曹操作为诗人的才华豪情,而?杨修之死?[4]、?曹操献刀?[5]那么展现了小说作者塑造的曹操形象,是奸雄形象。假设整合范围再扩大些,还有初中的?隆中对?〔陈寿〕?出师表?〔诸葛亮〕、高中选修?影视名作欣赏?中?三国演义·隆中对?〔王扶林总导演〕等都涉及到“三国〞时代的背景和人物,可以互为补充。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充分运用这些阅读积累,找到新颖独特的评论点。 3.充分利用教材,抓住鉴赏“要害〞 人教版的十五种选修教材,其中大多数是以选文为“肉〞,并以鉴赏的一些“要害〞作为支撑“肉〞的“骨架〞。比方古代诗歌的鉴赏学习,我们的古诗及鉴赏有如汪洋大海,随意从哪个角度切入,都能编出一本看似不错的书。但人教版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那么主要抓住作者背景、意象、声韵这三个诗歌鉴赏中重要的点来支起框架,对于处于诗歌鉴赏入门阶段的学生来说,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而在?外国小说欣赏?中,“骨架〞那么变为以表达、场景、主题、人物、情节、构造、情感、虚构几个点,这是从小说的角度精心选择的几个点,涉及到鉴赏小说需要的一些理论,非常实用。 4.注意一般读后感和鉴赏评论文章的区别 很多学生容易把读后感和鉴赏评论文章混为一谈。有些学生津津乐道于读完作品后的兴奋或悲伤、愤怒或忧愁的感受,一不注意就完全抛开了作品本身,扯起自己的话题,以评价作文的术语来说,这种情况就是“跑题了〞。 鉴赏评论文章和写读后感不是截然对立的事情,在鉴赏文章里融入自己的读后感受,更能使文章情真意切、委婉感人,更能表现自己独特的风格。如何区分、把握好这其中的分寸和尺度,是教师指导的关键。下面两个片段都是学生[6]写的: 作者在诗歌的开头,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了深秋时节:几根枯藤缠绕着几棵黄叶凋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颤抖着,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写出了一片孤独悲壮的秋景。自古诗人多伤秋,此诗造出的凄清气氛也是在衬托着作者内心的悲戚。昏鸦还有老树可以归,可单独一人漂泊在外的游子,却是有家归不得。那是何等的痛苦无奈。〔读?天净沙秋思?〕 学生将自身的读后感受与原文严密结合,自然圆润,不落痕迹。再来看另一个片段: 再一次读朱淑真的?蝶恋花?,我不再为青春的流逝而抚膺长叹。时间固是无情物,它带走了太多,但我们可以用辛勤的双手抓住时间,让它为我所用,即使春天随风飘往远方,我们也不会叹息的。记得艾青说过:“时间顺流而下,生活逆水行舟〞。春天消逝了,不是还有百花争妍的暖夏,硕果累累的金秋,白雪皑皑的静冬吗?春天逝去,生活中积极的精神却长存!〔读?蝶恋花惜春?〕 这段文字情感真挚,优美流畅,作为读后感是很不错的。但假设要作为鉴赏评论,那么会有脱离文本之嫌。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区分鉴赏评论和读后感。 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教师要积极“充电〞 有位教师在教?诗经•氓?这首诗歌时,用了30分钟让学生讨论:?诗经•氓?中的婚姻悲剧是怎么造成的?有学生提出,悲剧是女主人公自己造成的,她整天忙于家务,疏于和丈夫沟通,所以会导致这样的悲剧。讨论在“现代观念〞中热烈进展,学生们都像是婚姻指导专家。原因在于教师提出的这个讨论问题不甚妥当。教材选用?诗经•氓?是为了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理解?诗经?的特点。而教师提出的问题很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社会学,而不是语言文学。 教师应多读些有关文学评论的理论书籍,诗词方面如?诗品?〔司空图〕、?人间词话?〔王国维〕、?诗词例话?〔周振甫〕、?诗词读写丛话?〔张中行〕?诗论?〔朱光潜〕、?唐诗综论?〔林庚〕、?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袁行霈〕等,而文艺理论方面那么如?文心雕龙?〔刘勰〕、?谈美?〔朱光潜〕、?美的历程?〔李泽厚〕等,西方的像承受主义美学、原型说、解构说、黑格尔的?美学?等理论及书籍,都有利于进步自身的审美理论程度。站在理论的高度上,再去把握文学作品的欣赏指导,就会有水来土掩、兵来将挡的沉着了。 假设能直接阅读一些文艺理论方面的书籍,自然会进步文学鉴赏才能,但由于书籍资源及时间的限制,一线教师很难做到。所以利用一些优秀的语文期刊杂志,也是一个“充电〞的好方法。例如像?语文建立?2022年第3、4两期上连载的孙绍振先生的?文本分析的七个层次?这样的文章,里面提到了在文本分析时可以运用艺术感觉的复原、多种形式的比较、情感逻辑的复原等方法,所举例子多是中学教材里的课文,便于理解承受。其他像?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都是中学语文教育方面的优秀期刊,对于充实教师的审美理论储藏,颇有裨益。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5461edd01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