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判断题 1.柏拉图认为国王必须是哲学王。(√) 2.柏拉图认为社会治理的好坏关键在于国王,国王应当成为“哲学王”。(√) 3.比较、试验、观察、调查都是法理学的方法论。(√) 4.“城门立木”是立法史上的重要事件。(√) 5.道德所赞成的并不一定是法律所要求的。(√) 6.道德与法律的差别之一在于法律具有强制性,道德不具有强制性。(×) 7.独角兽是中国法律的一个化身。(√) 8.法的强制作用不仅仅是针对违法者的行为。(√) 9.法来源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10.法理学研究法的基本理论,并不涉及社会价值观的取向。(×) 11.法理学在法学中处于基础课程地位。(√) 12.法律不能脱离国家而独立存在。(√) 13.法律规则、法律原则和法律概念均可以对某种事实状态的法律意义作出明确的规定。(×) 14.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不调整人的主观思想,因此人的主观状态在法律上没有意义。(×) 15.法律体系是对法律制度进行本质分类的概念。(×) 16.法学是有着单独的发展脉络和轨迹,与哲学没有关系。(×) 17.法学与经济学的关联学科叫做法经济学。(√) 18.法治是一种工具而不能是一种目的。(×) 19.皋陶在我国古代的任务是判决诉讼。(√) 20.行政法规的内容都属于行政法部门;行政法内容都来源于行政法规。(×) 21.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局限于建筑学。(×) 22.“黄老之刑”其实就是不判刑,不杀人。(×) 23.孔子的法律理想是让天下没有诉讼。(√) 24.孔子与柏拉图的相同之处就是都追求法制。(×) 25.“离开城邦,非神即兽”是亚里士多德的话。(√) 26.命令性规则和禁止性规则都属于义务规则。(√) 27.日本法律学习德国的较多,二者同为大陆法系国家。(√) 28.商鞅变法不鼓励战争,主张休养生息。(×) 29.社会调整是实现社会秩序、维持社会正常运行的必须手段。(√) 30.社会主义法在本质上是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也就是说它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在任何时候都是和谐的。(×) 31.神判是一种公平的审判方式。(×) 32.《唐律疏议》规定了管辖的基本原则。(√) 33.调查问卷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具有很多有限性,因此不能作为研究法律实施效果的方法。 34.调查问卷无法替代微观访谈。(√) 35.我国1997年《刑法》规定杀死大熊猫要比杀死一个人的罪重。(√) 36.我国近代的法律发展是“远学德,近学日”。(√) 37.我们通常讲的“法学”中的“学”,指的的东方意义上的“学”。(×) 38.一个人的行为要么合法,要么违法。(×) 39.“依法斩爱妃”的是孙武。(√) 40.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互相补充的。(√) 41.哲学方法是法学研究的方法论,但并不适用于法理学。(×) 42.哲学是探讨社会最一般的规律和最一般的本质。(√) 43.针对某一类主体、某一类情况而使用一般行为规则进行的重复性的调整称为规范性调整。(√) 44.子产是郑国的宰相,将法律铸刑鼎之上。(√) 第1页 共1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56d0925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e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