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视角下的“中国风”现象探析论文

时间:2022-07-31 11:10: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视角下的“中国风”现象探析论文

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视角下的中国风现象探析

中国风乍起于2003年,台湾歌手周杰伦的一首《东风破》宣告了这股风潮的开始。至此,中国风歌曲开始充斥大街小巷,不管是在内地、香港、台湾,还是在日本、韩国、马来西亚以及其他华人地区,中国风歌曲都得到了极大的关注,成为新世纪以来华语乐坛最为壮观的文化现象。

中国风现象的来龙去脉

什么是中国风?学术界并没有作出一个严格的界定,影响较大的是黄晓亮在互联网上对中国风的定义。在他看来,中国风就是三古三新结合的中国独特乐种。三古三新指的是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和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这类中国风歌曲的歌词具有中国文化内涵,使用新派唱法和编曲技巧烘托歌曲氛围,歌曲以怀旧的中国背景与现在节奏的结合,产生含蓄、忧愁、幽雅、轻快等歌曲风格。其代表歌曲有《东风破》《发如雪》等。

华语乐坛歌手中,最早标明自己中国风路线的是台湾歌手周杰伦。20037月,周杰伦《叶惠美》专集中推出了一首很显眼的作品《东风破》它是第一首完完全全符合三古三新六大标准的中国风歌曲。歌曲全方位地带出古色古香的中国味道,周杰伦的歌声奠定了中国风歌曲的基本唱法。随着这种曲风的不断走红,华语乐坛更多的歌手开始尝试这种风格,如台湾歌手陶喆、王力宏,内地歌手后弦等,一股中国风的流行歌曲浪潮开始席卷整个华语乐坛,至今仍在不断发展。

流行音乐理论视角下的中国风现象解读

面对华语乐坛的这股中国风流行歌曲浪潮,阿多诺的流行音乐理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读视角,我们可以围绕着中国风歌曲的制作特点和歌迷的接受状况及中国风所起到的社会粘合剂作用,来对此文化现象作一个较为深刻的批判性解读。

中国风歌曲制作的标准化与伪个性化。在阿多诺看来,流行音乐遵循的是商品生产的逻辑并渗透着资本运作的因素,与严肃音乐相比,流行音乐的内部结构呈现出了标准化与伪个性化的特征,事实上,这也是整个文化工业产品的主要特征。标准化是指各种通俗歌曲之间实质上的相似性;虚假的个性化(即伪个性化)是指它们附带的各种差别。深入探析华语乐坛的中国风歌曲,标准化的特征是非常容易发现的,并且具有一些新的特点。

首先,标准化存在于不同音乐艺人所作中国风歌曲当中。中国风歌曲最早的界定是需要具有三古三新,这个界定就为创作中国风歌曲的音乐艺人们制定了标准。不管他们如何创新,三古三新的标准内核是不变的。在周杰伦开创中国风并走红之后,华语乐坛许多艺人都开始尝试这种风格,中国风浪潮骤起,以至于业界戏言,要想捧红一位新人,不需要教他怎么唱歌,只要给他一件古装,教他背熟几首唐诗宋词就绰绰有余了。

其次,标准化还存在于同一个艺人所作的中国风歌曲当中。以中国风的开创者周杰伦为例,周杰伦放言每一张专辑一定要有一首中国风的歌曲,他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从《东风


破》到《发如雪》《千里之外》再到《青花瓷》。每一首中国风十足的歌曲都大受欢迎,然而仔细看看听听这些中国风,不难发现这四首中国风在歌词创作、演唱风格、抒情曲调方面都如出一辙,非常相似。

流行音乐标准化的产生,在阿多诺看来,是商品生产的逻辑并渗透着资本运作的结果,音乐技巧一方面被经济之手培育起来,另一方面又为资本的再生产服务,长此以往,流行音乐的标准化风格就开始形成,并被后来者竞相模仿。以此反观中国风歌曲的创作浪潮,周杰中国风歌曲的专辑一发行销量就在几百万,非常具有市场号召力。如此大的商业利益的驱动,中国风没有理由不成为一股浪潮。

以上分析中似乎存在矛盾的地方,一方面经济因素制造了流行音乐的标准化,另一方面标准化的产生又显然不利于流行音乐的市场发行。其实不然,因为在流行音乐中还存在着一个伪个性化的特征,而伪个性主义意味着在标准化的基础上赋予文化的大众生产以自由选择和开放的市场的光环,传统的标准化音乐让他的消费者忘记他们听到的已经被预先听过了或者说预先消化了。

中国风流行歌曲当中,也同样表现出了伪个性化特征。在对标准化的中国风的开掘中,各个音乐艺人都有独到之处。比如陶喆在《苏三说》中令人惊艳的京剧唱腔,比如王力宏不但精准地找出京剧和RB的共通点,如《花田错》,还结合了昆曲和少数民族音乐的长处,如《在梅边》《竹林深处》等。而中国风的开创者周杰伦更是将美声引入到中国风当中,如《千里之外》,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在阿多诺看来,这些伪个性化包装的努力,同样是经济因素作用的结果。为了实现商业利润的最大化,流行音乐的制作必须常新又必须常常相同,即伪个性化与标准化的同时存在。通过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的分析,我们大概能够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中国风的流行歌曲总是处于躁动不安的创新之中,而又为什么总是那么速朽了。

中国风歌曲接受的精神涣散和听觉退化。面对文化工业产品,消费者所能采取的姿态只能是消极被动地接受,他们失去了任何抵抗的能力这是阿多諾考察文化工业时所得出的一个著名的结论。而在考察流行音乐的听众接受当中,阿多诺认为感受流行乐的过程即一种毫不费力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偶有的集中精力就如释放的烟火般短暂,又把听者驱逐到了心神涣散的边界,即听众在接受流行音乐时多数是处于精神涣散的状态。此外,他还指出了听众接受标准化音乐过程中的另一特征,听众感受音乐的能力将会越来越低,即听觉退化。

首先,中国风歌曲作为流行歌曲中的一种,听众的选择仍然是以娱乐休闲为目的,精神涣散便难以避免。态度决定行为,正是听众本身就只是抱着一种娱乐休闲的态度来听中国风歌曲,那就很难保证听众在欣赏时,都保持精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事实上,中国风歌曲在很多时候已成为了一种背景音乐,如在许多咖啡厅、餐厅、书店甚至超市里都可以听到中国风歌曲。在这种环境下,听众的精神涣散是无法避免的。这与欣赏严肃音乐时要在相当安静的环境中,需要听众全身心的投入和精力的高度集中是有很大不同的。

其次,中国风歌曲在乐坛正处于上升趋势,听众尤其是青少年听众更热衷于这种风格的歌曲,长久地沉浸于中国风歌曲,势必会影响到他们对其他音乐的感受力,即导致听觉的退化。单以周杰伦为例,周杰伦开创中国风后,人气急剧上升,无数歌迷表达了对这种风格的


肯定,甚至有人认为这是新时代的中国音乐,对之推崇备至。反思一下,中国风是否真能代表中国音乐?这是值得怀疑的。年轻一代对音乐的感受如果仅限于中国风流行曲,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国不同曲风音乐是极其不利的,听觉的退化不容忽视。

中国风歌曲中怀旧情结的存在社会粘合剂作用。流行音乐从生产方面看是标准化与伪个性化的产品,从接受的层面看又造成了听众的精神涣散与听觉退化,经过这样的层层铺垫之后,阿多诺就推出了他那个著名的论断,即音乐成了一种大型的社会黏合剂,认为通俗音乐它的安慰和净化作用能够使人们顺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严苛的、不完善的生活现实。

借此理论对中国风流行歌曲何以形成浪潮进行深析,可以发现,其实中国风的劲吹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集体怀旧意识,怀旧是人的一种情感的宣泄,是人基于对现实痛感的弥补和调节,它最终指向和谐统一的美感体验,是一种审美愉悦。如周杰伦的《青花瓷》对传统文化符号的巧妙运用及其所传递的文化心理,王力宏的《花田错》将京剧与九种乐器的精巧运用,林俊杰的《曹操》重塑古三国争雄战场及枭雄曹操形象等等。

中国风歌曲中的這些怀旧情结通过对古老文化的反复呈现,通过对民族意识活动的逐层推进,激发了人们最深层的精神需求,从而慰藉了人们在现实社会中的文化和精神失落,尤其是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缓和了中国文化面临世界文化的强烈挑战带来的压力,起到了社会黏合剂的作用。

结语

在阿多诺的流行音乐理论关照下,我们可以发现,中国风歌曲作为一种文化工业的产品,在歌曲制作上存在着标准化和伪个性化的特征,在听众接受上存在着精神涣散和听觉退化,而其自身所具有的怀旧情结能够起到社会粘合剂的作用。而解读中国风流行曲浪潮现象,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众多视角中的一个,通过这个视角我们对中国风现象能够有一个比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也能够引起人们对于此现象更多的思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5a7b1bf7d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