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庆炳《文学理论》对“散文”的界定

时间:2023-01-05 21:39: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童庆炳《文学理论》对“散文”的界定

童庆炳《文学理论》是当代文学理论的代表作,其中文学体裁部分论及散文,摘录如下,供参考。

根据“四分法”,可以把文学体裁分为诗歌、小说、剧本和散文四类。 散文这个概念在不同时期有不尽相同的含义。古代把除韵文、骈文之外的文体都称为散文。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散文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并列,成为一种以审美的方式自由地抒发人生感受的文学体裁。 1、散文的基本特征

第一,感受真挚新颖。作为一种表达内心体验和抒发情感的文学样式,散文一般有感而发,具有真诚、真切、独到、睿智的特点。

散文特别强调性还必须,要求情感真挚,所表达的感受须出自作者的内心,源于生活的启发,而且这种感受的抒发要自然随意,是一种自由性灵的自在抒写,它不虚假、不伪饰。与小说将感受、感悟隐含在故事中不同,散文是对真情实感的直接表现。一般来说,散文抒发的感受具有强烈的“自我”色彩,大多记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抒写“我”的缕缕情思与哲理感悟,也更能体现作者的个性和风格。

第二,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散文的书写领域是广阔的,写人、叙事、咏物、怀旧,古往今来、天上地下都可以进入散文创作的视野,生活中的一切有意义的事物和情感,都可以作为散文的题材,都能够在散文中得到反映。题材广泛也为散文样式的多样创造了条件,随笔、小品文、速写、特写、报告文学游记、访问记、回忆录等均进入了散文的空间。近几年出现的“文化散文”,更进一步拓展了题材的范围。

散文在写作对象上没有一定之规,结构和行文也没有严格的限定和固定的模式。散文“是一种最不受文体约束的样式,它可以运用各式各样的方法来构成形象”。“形散神聚”是散文构造的特点。“形散神聚”即散文材料、结构、形式的自由多样与抒发感受的集中的内在统一。散文为了表达某种人生感受,在材料的组织结构和表现方式上,有一种“大可以随便”的挥洒自如的风格;但是形式和手法的自由,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作者的生活感受和生命之思,并与后者融合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

第三,语言自然优美。散文表达的多是作者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与之相应,散文语言具有清新、优美、简洁、易懂等特色。

散文主要是用散体表情达意,不像诗歌那样要求合辙押韵,因此相对来说,语言比较口语化、生活化,往往用亲切自然的语言,娓娓道出对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

散文语言又是经过作家反复锤炼的语言。一些散文大家有很强的美文意识,表述洒脱自如,讲究机智、情趣和文采。如鲁迅、郁达夫、冰心、朱自清等作家的散文作品都极富文辞和音韵之美,是散文写作的范例。 2、散文的类型

由于散文创作自由多样,因而其种类繁多。依照不同的标准和角度,可以将散文分成多种类型。一般根据散文的表达方式和表现对象,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大类。

记叙性散文以叙事记人写景为主,表达方式侧重于叙述、描写。记叙性散


文的叙事、记人和写景不同于小说,结构不要求完整连贯,往往只截取生活中的某些片断或几个侧面,在写作中多以第一人称“我”为线索将这些片断连缀起来。记叙性散文在描述中善于抓住事物的情状、人物的神采和景物的特色,其间也有抒情议论的成分。

抒情性散文以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为主。情感在抒情性散文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情感的表达可以是写景抒情,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可以是咏物感怀,如茅盾的《白杨礼赞》;还可以直抒胸臆 ,如鲁迅的《野草》。优秀的抒情性散文总是以情感为中心调遣材料,以情为线索安排结构。

议论性散文用文学语言说理,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看法和抒发某种关于人生的审美感受。议论性散文区别于一般议论文之处在于,普通议论文主要采用理论观点和事实依据说理,而议论性散文的说理是借助具体事实、运用文学语言和通过文学意象进行的,是一种侧重于具象的、以情感人的说理。议论性散文最常见的样式是杂文,此外还有小品文、随笔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60c6966e7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