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散文的审美特质 什么是散文呢?书上说散文的涵义有广义的,也有狭义的。广义的散文即散体文章,是指韵文以外的一切文章,包括应用文和学术性文章。狭义的散文即散体文学,指不分行排列,不重押韵和骈偶,取材广泛,语言灵活的文学样式,是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影视文学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排除了纯实用性、学术性的文章,专指那些带有文学性的散体文章。而本文说的散文,就是狭义的散文,一般称作抒情散文;五四时期,曾有“美文”“小品文”和“随笔”之称;当代又有人称之为“艺术散文”。文学的审美愉悦功能,是指文学作品给人以情绪的感染、精神的慰藉和感官的快适。那么散文既然作为美文,就必须有它独特的审美特质,也就是——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和形式美。 一、散文的意境美。 意境是散文的生命。意境两个字在很多人心目中似乎只属于诗歌,其实不然。散文是一种自由多样,关注真实世界,讲求真挚感受的文体,自有其对特定意境的追求;古有“诗文一家”“文中有画”之说,也揭示了意境美不独为诗,也为散文所有;并且现代人对于“散文是美文”的说法,实质上也承认了散文的特征之一,“用独具质感的优美的语言创设特定的情境以寄托自己的哲理情思”。 意境的基本特点就是用主客一体、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有无相成的艺术形象来表现宇宙人生的丰富意蕴。 散文意境创造方法之一是以形传神,就是通过对具体形象的逼真描绘而传达出抒情主体的精神意蕴,传递出文中主人公的主观情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如是必显。”散文意境创造方法之二是以神写形,就是通过对象的底蕴来塑造形神兼备的意象。在这种方法下的意境,通常呈现出夸张变形的特点,充满象征意味。 二、散文的情感美。 和其他文体相比,散文随意自由、情感率性真挚。情感性是艺术的内在标志,散文情感的真挚源于记叙的真实,它是浸透个人情感体验的文体。文艺理论大师刘锡庆对“散文”这一文体的本质属性作了深入而精辟的分析,他说:散文姓“散”名“文”字“自我”。可见,散文写的是身边事,叙的是身边情,从作家的眼中小我扩大到整个平凡世界,是典型的抒自我之情,言自我之志。 散文抒情言志的功能并不比诗歌差,在方式途径的灵活多样上,散文可说还胜诗歌一筹,毕竟,不是人人都能品味诗歌蕴涵的独特情感美的。因此,散文往往成为作者内心情感最自然的最贴切的寄托。散文是一种比较灵性的文体,无论作者隐藏得多深,字里行间都能显示其灵魂与思想。实现散文的审美功能,还需要遵循它的语言特征,追寻它直抒或隐含的人物情感,在对这些情感的理解认同和反复体味中提升审美品位。 三、散文的哲理美。 作为负载人生体验况味的一种文体,散文的字里行间必然会涌现出一种哲思。散文既然是作者体验人生历程的产物,是思考的结晶。那么作者执笔行文,不仅会告诉读者一些事情,而且还通过语言文字叙说一些道理。散文之“神”,散文之“魂”就是作者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对于生存的探索,这就是渗透于散文形象中的哲思。散文这种有别于诗歌、小说的追求也就是因为它的富含哲理,神魂兼具,它的亚文类:杂文和小品文就把哲理美体现的淋漓尽致——论事说理精辟深刻,既富有艺术性,又富有思想性、参与性和批判性。 理解散文的哲理美,就必须把作者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如对于生命的两难境地的艰难抉择。自古生和死对我们就不只意味着是一个问题,而意味着人生的一种永恒的状态。如司马迁《史记》、如史铁生《我与地坛》等。 四、散文的形式美。 散文写作在结构和表达方面是随意、自由而不拘一格的。鲁迅说:“散文的体裁,其实是大可以随便的,有破绽也无妨。”当然散文的随意、自由也不是无序和凌乱,而应该“随物赋形”。 从刚开始接触散文,老师就教导我们散文是形散而神不散。 散文的形式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结构内容美和语言外饰美。 结构内容是散文全篇的根骨,一篇散文所写的无论它想表达什么样的主题,其内容应该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有机结构。在文字的散与整,材料的疏与密,文笔的繁与简,布局的开与合收与放的关系上,能够根据文章意境的要求,作者情思的要求而处理好这些关系,这样的篇章结构便能称的上是美。 散文的写作在语言上表现为“咬文嚼字”,讲求音韵、节奏和语义,但不一定非要押韵和骈偶。不拘形式,纯任自然,这是散文音韵节奏的特别优点。散文的写作就如在向许多人说话,你必须把话说得干净些,响亮些,有时要斩截些,有时要委婉些。“如闻其语,如见其人”,这样就不会把节奏打乱。一言以概之,生动的语言,形象的修饰,体裁的运用,章句的排列若配合和当,往往会使作品更为出色,体现出外在装饰般的动人的美。 审美是一种高级需要。其实,散文是离不开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的,所表现的也必然是日常生活。散文尊重并洋溢着世俗生活中的智慧、欲望、趣味和情感;散文低姿态地贴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816e229647d27284b735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