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文书法气息新探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石鼓文书法气息新探 作者:张建兵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年第04期 摘要:石鼓文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从文字发展史来看,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上承秦国书风,下开小篆先声;从书法上看,石鼓文上承《秦公簋》,字体方正犀利,横竖折笔点滴到位,转折处竖画内收而下行时逐步向下舒展,其势风骨嶙峋而又楚楚韵致,确有秦朝强悍霸主之气势,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在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有“书家第一法则”之美誉。及至近代石鼓文尤其影响深刻,近代吴昌硕的的金石文书法、绘画就得自其影响较深。 关键词:石鼓文;书法;吴昌硕 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061-01 “莺翔凤蠢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杖柯;金绳铁索锁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唐朝大诗人韩愈用华丽的诗句描述了石鼓文的大致风貌,石鼓文和金文在外型上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但石鼓文在形式上要比金文更规范、严谨,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保留了金文的某些特征,石鼓文是大篆留传后世的主要渊源,是迄今为止保存比较完整且字数较多的书迹之一,所以对现金研究文字渊源和书法有着很大的文献实物价值。石鼓文的文字体系主要是以山东为中心的齐系文字体系和以湖北湖南楚国为中心的楚系文字等为主,但其相互间的差异很大。从唐代至明清,一首首《石鼓歌》不停地向我们描述了石鼓刻字的线条取向和精神内涵,石鼓文文字比较坚实凝重、朴茂浑古,这是后来书法家学习石鼓文不断追求的审美极限,尤其是清末书法名家吴昌硕,将石鼓文发挥到淋漓尽致,开创一代先河,究其书法成就石鼓文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从书法特点来看,“秦石鼓文的这些形体特征和书写风格在汉字演变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枢纽作用”①,石鼓文的字里行间已经找不到象形图画的痕迹,完全是由线条组成的符号系统,其魅力完全体现在按照一定法则书写的自然流畅的效果之中。金文由于其铸造性,笔画多呈现为楔,即笔画中断较鼓,起止及转折处则常常变得尖锐有“画成其”的描绘性质,比较强调线条的物象形态,然而确忽视了运动的节奏,而石鼓文虽然是刻在坚硬的花岗岩上,然而却具有极强的书写性。“秦石鼓文形体趋于理性建构,规整匀称化程度较高,造意古朴的同时而又变化灵活,体现出继承晚周文字“崇古尚典”并沿着符号化、定型化、规范化方向发展的过渡性特征”②。石鼓文在用笔点画上形成了典型的“圆笔”风格篆法,这是较前代具有开创性的地方,在形体上上紧下松,布局结构上均衡和谐、规整简明,笔画起止圆润饱满但刻工较好,较好的保留了书写在线条形式井然有序的特点,转折处也是圆转流畅,线条坚劲如铁,虽瘦然而确雄厚有力。“这种书写性的弘扬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③ 石鼓文的字形以方正平稳为主要特征,尽管在结构上还残留一些西周金文的痕迹,但体势上已经与金文截然不同,即使石鼓文中的相同字其字形样式和笔画也都匀称工整,实为后来秦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篆的溯源,比如 “车”、 “来”、“既”等字都可以看出这一重要特点,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字之中各部分之间的组合搭配和笔画之间的平行穿插,基本按照平稳和均匀的原则来处理,尽量把斜线变为圆转的弧线,这一点在书法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石鼓文中的字形不仅具有形体意识,更反映了重要的审美意识,这无疑是规范、装饰之美的重要追求之道。“追求平行、均衡、对称之美,使它成为书法艺术空间塑造在早期的第一批理性成果,其审美指向至少决定了后数百年的秦汉书法发展的轨道。”学者陈振镰说,这种结构能力和结构意识的培养无疑是任何篆书都需要打下的“书篆基础”。 吴昌硕在《刻印》诗云“刻画金石岂小道,谁得鄙薄嗤雏虫。嗟予学术百无就,古人时效他山攻。蚍蜉岂敢撼大树,要知道艺终无穷”,可见吴昌硕对石鼓文有着独特的见解,吴昌硕60多年抱紧《石鼓文》不放,通过这些临作,使其进入艺术创作状态的巅峰,见证了其艺术探索经历。虽然不能全部实践,但凭着几十年的点滴飘洒真正应验了佛家那句话“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④的真谛。 石鼓作为中国第一古物,在文物保存和遗产维护上有着举世无双的价值,然而其独特的流线形式和韵味对历代书法产生重要影响,也就自然成为历代书法家继承与发展的第一准则,具有很高的文献和艺术探索价值。 注释: ①杨宗兵.秦石鼓文形体特征、书写风格论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月.第34卷第2期. ②陈国成.石鼓文的书法意义.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4月第23卷第2期. ③同2. ④陈维彪.吴昌硕对石鼓文的理解与创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 参考文献: [1]沃兴华.中国书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书法自学丛帖.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 [3]金开诚,王岳川.中国书法文化大观.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617e822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