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感受 根据我近一个学期的作文教学实践,总结一下我班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存在的问题: 一、无明确的表达愿望,只知道为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或应试而写;作文没有倾诉的具体的对象,只把教师当成惟一读者 二、写作素材贫乏。 文章不是凭空想像出来的,材料永远是文章的根基。写作文时,许多学生常常感到无话可说 ,即使说了,也往往是三言两语,非常空洞。原因并不是他们身边没有事情发生,而在于他们缺少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和体验,不会搜集、积累写作素材。比如在同一环境中,面对相同的对象,有些人善于观察,并常有独特的感受和认识,而有些人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所以写作文时感到“没啥写的”。 三、材料选择不当。 有些学生具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也掌握了一定的作文材料,但他们写出来的文章却是文不对题或重复混乱的,这就是不懂得正确地选择、组织材料所致。 四、基础知识不扎实。 文章是由字、词、句这些语文的基本单位组成的。有些学生的作文不感人、不生动,常常是用词不当、句子不通、表达不清、不会修饰等原因,其原因在于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 五、无真情实感,只知道按照教师的要求,用自己的嘴讲成人想听的话。再则是内容虚假,作文脱离生活实际。文中描述的生活与自己的亲身经历相去甚远,有的则是自己编造故事。 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心理研究指出,兴趣是直接推动儿童作文的一种强大的动力,而人的兴趣总是建立在一定需要的基础上的。教师特别爱护学生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1、创设愉悦的写作氛围。学生写作不受文体、篇章束缚,重在自由表达,不同于作家的文艺创作,不能拔高写作要求。 鼓励他们想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只要作文达到了本年段习作的要求,就要打高分,多表扬,增强他们的写作信心和兴趣。对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要避免他们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教师在指出他们习作中的优点的同时,要客观地指出不足,使他们明确努力的方向。对形象思维不够强、害怕写作的学生要始终坚持以鼓励为主,只要他们的习作中有闪光点,哪怕只有一点,就要及时热情鼓励,增强他们写作的兴趣。 3、要努力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交流平台。编印班级优秀作文集,设立班级作文园地,向各媒体推荐学生的优秀习作,开展作文展览活动等等。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习作被编成书籍或在媒上发表时,其喜悦心情总是溢于言表。 二创设说话情景,加强说写结合 学生在入学前,已经在头脑中储备2000多个常用词汇,且能熟练地他人交流。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时,要为学生创设说话情景,锻炼学生把内部语言、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三者结合为同一发展语言的能力。基本的途径就是充分利用教材编排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因为它们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想”和“说”,再让学生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为了加大训练密度,说时可采取同桌互说,四人小组相互评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巡回个别指导,找出共同存在的问题重点指导,要求学生说得连贯、有条理,然后留下20—2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写下来,学生就有把握写好作文了。 三、加强课内外结合,丰富学生生活积累。 习作练习主要是写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在指导时一定要学生如实表达,事实是什么样,就写成什么样。要使学生不写走样,就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积累。但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和家里度过,接触外界的机会不多,所以教师在指导写作时,要善于引领学生丰富课内外的生活积累。 1、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缘木求鱼。对于小学生,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接触事物,仔细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才比较真实生动。学生通过长期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作起来就不会困难了。 2、要鼓励学生自主积累语言。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我班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活动课时,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就会不断丰富和完善,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越来越少,作文也就会生动起来。 3、抓住生活中作文教学的契机,让每一次有意义的活动都成为写作的源泉。比如升旗活动、捐款活动、运动会、值日等。同时要加强科际联系,在思品、美术、音乐、体育中开发写作因素。 总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 作文教学感受之一 乌镇植材小学 顾爱玉 现在的学生,天真活泼,特别爱玩。他们玩过许多游戏,也参加过许多活动,去过许多名胜古迹、风景优美的地方,但如果要学生把自己玩过的游戏,参加过的活动,游览过的地方用文章写下来,学生却难以下笔,或条条框框,或刚开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针对新课程的要求,我们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喜欢作文,爱写作文。让学生感受到写作文不是一种苦事、难事。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呢? 感受一:学会观察,丰富写作素材。 学生看了许多优秀的作文,摘录了许多优美的语句,当老师要求学生写作文时,他们会引用一些优美的语句,会模仿写一些内容,但要他们真情实感地写自己的亲身经历,亲眼所见的事情,那还不行。究其原因,这主要是学生不会观察,许多值得写的内容从他们的眼皮底下悄悄溜走,要改变学生无话可写的现象,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养成观察的习惯,做个有心人,把亲眼所见,内心所感的东西用日记写下来,不断积累写作素材。 观察,就是要小学生学会用眼睛看周围的事物,用耳朵去倾听周围的声音,用他们的大脑去思考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有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头脑中才有材料,才有东西可写。也就是作文游乐鲜活的内容,那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呢? 首先老师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明确,最有效,最成功的观察就是把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都动起来,使观察的信息尽最大可能做到全面详尽。在观察时,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如:三年级同步练中有这样一道题,你见过妈妈烧菜吗?把烧菜的动作写下来。开始学生拿到这道题目,难以下笔,如果这时决定让学生写下来,那他们的作文肯定没有详尽具体的内容。于是,我让学生回家先观察妈妈烧菜,把妈妈做的动作记下来,再写一段话。学生明确了观察目的,通过仔细观察,写出了烧菜的具体过程。如,有学生这样写道:妈妈洗好菜,拿起菜刀把菜切成一段一段,拧开煤气瓶,扭动开关,只听啪的一声,蓝色的火苗像一个个小精灵窜出来。妈妈放上锅子,倒入菜油,一会儿冒烟了,把菜倒入锅子,用勺子不停地翻炒,放上盐,倒入水,盖上锅盖。等锅盖上下抛动时,妈妈揭开锅盖,洒上味精,再翻炒一遍,把菜盛到盘子里。 其次,教师要亲自指导,和学生一起做游戏,当学生高兴尽情玩耍时,抓住时机,及时引导学生观察,每一个人的外貌、言语、动作、神情、态度等,游戏结束后,立刻问学生,在游戏时,你做了哪些动作,为什么这样做,想了什么?别人做了哪些动作,有什么反映,试着把观察到的写下来。如,学生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后,这样写道:游戏开始了,老鹰抖抖翅膀,母鸡也伸开翅膀。老鹰开始抓小鸡了,母鸡用翅膀拦住老鹰,左挡右抵,过了好一会儿,老鹰还是一只小鸡都没抓到,可他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了,母鸡咯咯地笑了。这时,老鹰猛一转身,一下子抓到了两只小鸡。老鹰自豪地说:“我赢了,我赢了!” 许多同学往往指定内容时,观察细致。如要写作文了才留心周围的事物细心地进行观察,当作文写好了也就不太注意周围的事物了,所以,我们教师还要进一步引导,让学生在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丰富多彩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伙伴们间的游戏生活中,用眼看,用耳听,用鼻闻,用口尝,用笔记记,不断积累,使学生能用心体味平常生活中,每一件事,每一个游戏,每一次活动等等。如,在班中,我组织学生建立生活素材本,写写观察到的动物,记记做过的事情等,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6238196866fb84ae45c8d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