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二胡独奏《二泉映月》的理解 《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作品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音乐家杨荫浏先生根据阿炳的演奏,录音记谱整理,灌制成唱片后很快风靡全国。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曾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众所周知,二胡的构造比较简单,由琴筒、琴杆、琴皮、弦轴、琴弦、弓杆、千斤、琴马和弓毛等组成的;琴筒的一侧是用蟒皮蒙制的,过弓的推拉运动,擦弦后振动琴皮发音的共鸣体;二胡的音色集中于中高音域的表现,音色接近人声,情感表现力极高,具有柔美抒情之特点,能够发出的声音极富歌唱性,宛如人的歌声。 若要对一部作品有深刻的了解,首先要对作者的人生有一个了解。而这部作品的作者——阿炳先生的一生一世崎岖坎坷的。阿炳的一生如戏剧般充满情节的跌宕,饱经生活的艰难和沧桑。也许命运给阿炳的磨难,正是成就他那些动人心魄乐曲的缘由。 阿炳是母亲与道馆的道士的私生子,生下阿炳之后,阿炳的母亲终于难以忍受时尚的目光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母亲死后,阿炳被道士华清和(也就是阿炳的父亲)带到了寺庙。华清和精通各种乐器,在华清和的教授下,阿炳也逐渐掌握了各种乐器的演奏方式。直到阿炳21岁的时候,华清和去世,阿炳终于知道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并成为了新一任的主持。 但是,这个当家到时开始放任自流,沾染各种坏习惯。并最终导致自己的眼睛失明。同时也失去了对道观的控制。开始流落人间。与寡妇董彩娣相依为命。以街头卖艺为生。从此便有了瞎子“阿炳”。阿炳的后半生是艰难的。也许正是这种艰难的人生是他对音乐作品的感受才如此深刻! 回过来,我们看这部作品,闭目遐想,体会着阿炳与生活与社会的抗争,这首曲子满载着老人生活的艰辛和苦难,包涵着他坚强不屈的意志,更体现着中华民族的骨气!听着让人感动得落泪.凄凉中透露人间冷暖,悲切中反映世事兴衰.人生在世,苦亦何多,怨亦何在?几多哀愁,江水东流.悲切渗透灵魂深处,三叠九折,一曲终了,岁月无痕,人生如歌,只有月华如水,淹没了奏者和听者的双眼.好的音乐,是让人告别颓废、恢复信心、意气风发、才思泉涌最纯净的圣水,洗涤灵魂,沁人灵魂! 虽然他已离我们而去,但他却还活在我们的心中,他所创作的歌曲也还在音乐艺术上长久不衰,被人们所传诵。很多人可能认为阿炳的一生是不幸的,天妒英才。如此有才华的一个人却失去了双眼。但是他自己却不认为这是对他的祸,而是对他的一种福,他把这些困难当成激烈他前进的动力,坚强的与病魔做斗争,坚持不懈的创作,创作出了著名的乐曲。也许正是对于生活的深刻体验,才使得阿炳创作出如此深刻的作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6d2fe4912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2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