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风的诗句】《秋风引》译文注释_《秋风引》点评_刘禹锡的诗词

时间:2022-11-07 16:17: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描写风的诗句】《秋风引》译文注释_《秋风引》点评_刘禹锡

的诗词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来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注解]1)秋风惹来:即为秋风曲。(2)萧萧:风声。(3)孤客:独自出外客居的人,此作者自指。

[译文]秋风从何处吹来?萧萧之声送走雁群。清晨吹入庭前树木,羁旅他乡的我最先敏感地听闻。

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一个短时期的贬谪生活;这首诗可能将写于任所,因秋风起至、雁南飞而刺痛了孤客之心。诗的内容,其实就是江淹《休上人怨别》诗结尾两句所说的“西北秋风至,楚客心韦尔丹”;但诗人没在客心上多费笔墨,而在秋风上挥洒诗思。 诗以“秋风”为题;首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摇曳生姿,而通过这一起势突兀、下笔飘忽的问句,也显示了秋风的不知其来、忽然而至的特征。如果进一步推寻它的弦外之音,这一问,可能还暗含怨秋的意思,与李白《春思》诗“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句有异曲同工之处。当然,秋风之来,既无影无迹,又无所不在,它从何处来、来到何处,本是无可究诘的。这里虽以问语出之,而诗人的真意原不在追根究底,接下来就宕开诗笔,以“萧萧送雁群”一句写耳所闻的风来萧萧之声和目所见的随风而来的雁群。这样,就化无形之风为可闻可见的景象,从而把不知何处至的秋风绘声绘影地写入诗篇。 这前两句诗,再分出来看看,可能将发端于屈原《九歌》“风飒飒兮木萧萧”和汉武帝《秋风言》“秋风起至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而可以与这两句诗合参的存有韦应物的《闻雁》诗:“故园渺何处?归思方韦尔丹。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但韦诗就是以我感物,以情会景,先写下“归思”,李德生“闻雁”。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表示,这样写下,“其情自深”,如果“翻转说道”,就变成了通常人都写下得出结论的普通作品了。但是,诗无定法,无法谓一而论。这首《秋风惹来》前两句写给的秋风始至、鸿雁南去,正是韦诗后两句的内容,恰恰就是把韦诗翻转过来说道的。它就是远处落想,空际运笔,从闻雁已而之人的对面写下起至,就秋风送来雁构想造境。至于韦诗前两句的内容,就是拖到篇末再写的。

诗的后两句“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把笔触从秋空中的“雁群”移向地面上的“庭树”,再集中到独在异乡、“归思方悠哉”的“楚客”,由远而近,步步换景。“朝来”句既承接首句的“秋风至”,又承接次句的“萧萧”声,不是回答又似回答了篇端的


发问。它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它物而随处存在,现在风动庭树,木叶萧萧,则无形的秋风分明已经近在庭院、来到耳边了。诗写到这里,写足了作为诗题的“秋风”,而篇幅已经用去了四分之三,可是,诗中之人还没有露面,景中之情还没有点出。直到最后一句才画龙点睛,说秋风已为“孤客”所“闻”。这里,如果联系作者的另一首《始闻秋风》诗,其中“五夜飕?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两句,倒可以作“闻”的补充说明。当然,作为“孤客”,他不仅会因颜状改变而为岁月流逝兴悲,其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更是可想而知的。

这首诗主要必须抒发的,其实正是这羁旅之情和已而之心,但精在不从负面着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在篇末虽然面世了“孤客”,也只写下至他“言”秋风而止。至于他的旅情归思是以“最先”两字去表明的。例如李?在《诗法易简录》中所说,“为孤客传神”的正在这两个字,并使“无穷情怀,溢于言表”。续以,秋风吹起到庭一棵,每个人都可以同时听见,不应存有先后之分后。为什么惟独孤客“最先”听见呢?可以记起,他对时序、物候存有特定的脆弱。而他又为什么如此脆弱呢?唐汝询在《唐诗求解》中说道:“孤客之心,未萧然而先秋,所以闻之最早。”这就是对“最先言”的表述。钟惺在《唐诗归属于》中还表示:“不曰‘苦不堪言言’,而曰‘最先言’,语意便浓厚。”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也说道:“若说道‘苦不堪言言’,便深。”这些评语都赞扬这一结句坎坷见意,含蓄不尽,为读者存有可以波乃耶的深度。不过,前面说道过,诗无定法,这一结句固然以曲说而妙,但也存有嗯而精的。苏?存有首《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心绪逢萧然,秋声不容言。”这里,从全诗认为,却必须说道“不容言”,才与它的壮阔无私的意境、低沉劲健的风格相融浃。两个结句,内容相近,一用曲笔,一用直笔,却各尽其妙。对照之下,可悟诗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774f0b7fa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