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卫兵疯狂行径的心理原因

时间:2023-05-11 00:01:3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析红卫兵疯狂行径的心理原因 摘要:“文化大革命”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成千上万的红卫兵投身“文化大革命”不仅因为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更是由于特殊背景下所产生的扭曲心理,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以致酿成十年的浩劫。

关键词:文化大革命 红卫兵 心理

正文:

时间是1966年,满清王朝灭亡刚刚半个世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也仅仅十七年。一场声势空前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在全国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了,这场运动滋生出一个特殊的群体——红卫兵。作为一个八零后,我知道红卫兵其实就是我们父辈那一代,对于这个名词,尽管很熟悉却又很陌生。当今天人们反思“文革”时候,常常会说,红卫兵的那一代是喝着狼血长大的一代,其疯狂行径至今忍让人不寒而栗,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心理渊源,会让原本善良天真的校园孩子们走上造反、疯狂的道路呢? 一、文化革命开始时的中国社会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甚至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国社会一直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与外部世界隔绝的封闭性、传统文化的顽固性和政治运动的连续性。 解放后,新中国先是被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完全封锁;六十年代又被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所隔绝;而中国政府则为了反封、反修、反资本主义的政治需要,也禁止西方文化主要是意识形态的政治、法律、思想观点,甚至于科学技术知识、不同的学术观点、学术流派的传入,实行思想禁锢,不许港台、西方电台、电视及外国电影的传入。与世界而言,新中国这十几年仍是封闭和隔绝的。

在批判资本主义、修正主义时,我们又开展了广泛的对封建主义和古代文化的否定,使我们既不能学到西方世界先民遗留给我们的优秀文化与科学技术,又不能从古代社会中学到祖先留给我们的有用遗产。于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中国青年学生们在这样一个相对闭塞的环境中,与人类最先进的优秀精华相割裂。

1949年至文化革命的十七年基本上是在阶级斗争中走过来的。从三反五反、抗美援朝、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集体化到1957年的反右、1958年的三面红旗,1959年的批右倾翻案风,六十年代的四清运动到文化革命,可以说政治运动从来没有停止过。

在这些残酷的阶级斗争中,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承担由此而来的一切后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这种阶级斗争中常常随波逐流,他们表现为一种趋众心理,崇拜权威、人身依附、明哲保身、随波逐流定格为一种文化心理。“我们的心灵积蓄着过多古代和中世纪的尘垢,几千年的封建制度的因袭的重担还在压着我们的身心。崇拜权威、人身依附、随波逐流、明哲保身”

于这种种环境和背景中出生、成长起来的一代,自然受到种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特殊的心理认识和追求,这就为红卫兵的出现注定了条件。 二,“狼心未泯”

1 个人崇拜、服从权威的社会心态。

由于政治制度建设的不完善以及作为革命领袖的毛泽东对自身存在的个人崇拜现象认识不够深刻,加之报纸、广播、电影、大字报等各种宣传媒介的不断渲染、强化视听 ,使整个社会对毛泽东的崇拜以超常的压力对当时的青年学生产生重要影响。曾为复旦大学红卫兵司令的安文江回忆道:“作为长在红旗下的‘第一代’,是在唱着‘毛主席是大救星’、喊着‘毛主席万岁’的‘颂歌’与‘赞歌’交响回荡的噪音里长大的” 。陈凯歌也回忆说“: 对于我


们这一代人来说 ,毛泽东是我们生活中天然的一部分。我们对他的爱 ,与其说是一种感情 ,毋宁说是一种习惯。”对权威的崇拜和绝对相信,使人们缺乏自信,失去了真实的自我。 因此“, 文革”时期的群众组织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氛围下产生的。初期的红卫兵组织是由一 群激情满怀的青少年自发地集结起来的 ,并没有通过行政系统和行政命令的手段。而且 ,卫兵组织就其性质而言,最初在中学里出现时只是非正式、自由性的团体。但是 , 1966 8 1 日毛泽东为清华附中复信 ———18 “八 ·一八”大会上红卫兵组织得到毛泽东鼓励和支持后 ,红卫兵组织成为正式的革命团体 ,红卫兵演变成大中学校学生参加的当然的青少年组织。这样红卫兵组织在全国蜂起。 ,

2,巨大的社会遵从和行为依附心态

行为依附和社会遵从 ,是指个体在社会潮流的趋使下 ,在知觉、判断、信仰及行为上自觉不自觉地跟随别人的思想行动的反应形式。

巨大的社会遵从和行为依附心态 ,它作为一种心理定势 ,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取向和价值观 ,并在“文革”这样特殊时期得到充分发挥 ,为了使自己不在这场运动中落伍红卫兵们有的甚至扭曲自己的心灵 ,遵从社会潮流 不断制造令人发指的行径。安文江是这样描述当时人们的心态:“文革中的各派像被疯狗追逐的人群,跑慢了就有被咬而得狂犬病的危险” 3、个体均有团体归属心态 ,政治倾向相同或相近的人结成团体

“文革”十年是异常动荡的历史时期 ,个人只有结合成组织 ,使个人在某种程度上缓解或摆脱恐惧、孤独、被歧视甚至被迫害 ,在组织中以求得保护和发展。红卫兵组织进行全国大串联,常常发生武斗械斗,正是基于不同派别、不同政治目的的团体,正如北京红卫兵串联打牌上海,上海红卫兵串联到北京,全国成区域的一片翻搅,大家都是以这种团体心态,盲目无知的活动着。

4 满足潜于内心的某种个人需求的心理驱动

纵看“文革”运动中造反派群众组织 ,主要由无特权的社会集团组成 ,其骨干多为受压制者,因此 ,他们希望在“文革”这个非常时期通过群众组织的力量来发泄内心的积怨与不满。 一些红卫兵是基于潜于内心的“未来的奢望”,或者出于对权力、地位、向上爬政治动机 ,或希望借运动满足自己的经济要求 ,一旦我这一派组织获胜 ,捞个一官半职或者自可以得到好处。一位亲身经历“文革”的上海联合服务公司的知青这样说道:“到了‘文革’中后 ,红卫兵就深陷在帮派的斗争之中 ,口里说的是保卫毛主席,行动却是维护山头的利益和个人失。”正如蒯大富著文谈道: 真正的革命派 ,应该满脑子里想的是夺权,眼里看的是夺 ,双手干的是夺权”

历史上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仍然深深地潜伏在青年人的心中。人们追求治国齐家平天下背后的是功名利禄,光宗耀祖,实现自我理想与自身价值。青年学生们一方面要为国为民作出自己的贡献,另一方面也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入党做官。正是这个人欲望作祟,加速了青年学生的疯狂。 5 共产主义理想教育

“十七年的教育,一是理想前途,二是阶级斗争,三是驯服”其中理想前途最重要,共产主义理想前途教育的结果产生的第二种心态就是红卫兵们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为了党的事业个人的理想,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红卫兵的人生格言就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给予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当这样渡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懊悔,也不因禄禄无为而羞愧。他可以说,他把他的一切都献给了人类最伟大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句名言一直是激励那一代青年为共产主义奋斗的最强大的思想武器。

然而十七年教育最大的失败也就在这里,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无知而充满理想,盲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79c892758fb770bf78a55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