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的概念界定

时间:2023-01-10 17:26: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络暴力的概念界定

1.国外对网络暴力的界定

国外把网络暴力这一行为称为网络欺凌(Cyber bullying。在20世纪80年代,侵略和欺凌主要被视为直接的身体或言语攻击。20世纪90年代,克里克等人将欺凌的外延范围扩大到包括间接侵略(通过第三方完成)关系侵略(做伤害别人的同伴关系)或类似的社会侵略(伤害自尊或社会地位)。近年来侵略或欺凌以一种新的形式出现,即“网络欺凌”,通过现代技术设备,特别手机或互联网所发生的欺凌。称网络欺凌,即指人们利用互联网做出针对个人或群体的,恶意、重复、敌意的伤害行为,以使其他人受到伤害。

欺凌手段往往是通过使用电子邮件、在线游戏即时消息和社区站点来达到烦扰和嘲弄别人的目的。网络欺凌的形式还包括恶意传播个人信息、散播网络谣言、用语言暴力攻击他人、恐吓当事人。网络欺凌的参与者包括未知的团体或个人。威拉德指出,网络的受害者被他人恶意拍摄照片或者视频,并以此受到威胁,网络欺凌的肇事者以此为乐,在网络上互相传阅羞辱受害者。此外,在网络欺凌事件中,有84%的参与者认识或者能够接触到受害者,也就是说,网络的受害者暴露于各种网络欺凌行为模式。受害者通常不会告诉他们的朋友、家人正在遭受网上欺凌,所以大人可能不知道网络欺凌的存在或者不知道这样的不幸正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研究表明,大部分网络欺凌,如恶意的视频剪辑和在社交网络上的性虐待,会给受害人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打击。 2.国内对网络暴力的界定

我国互联网起步较慢,对于网络空间相关问题的研究侧重于网络传播中的道德伦理问题。国内对网络暴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暴力第一案——女白领“自杀博客事件”之后,然而,各界学者对网络暴力这一概念界定并不一致。部分学者认为网络暴力是网络舆论暴力,通过引导网络舆论,非理性的网民在极端情绪的感染下,随意发表网络言论,强大的舆论压力给当事人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有的学者认为网络暴力是网络侵权行为,暴力语言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人肉搜索”行为曝光当事人的照片、家庭住址从而侵犯了个人的隐私权。还有的学者将网络暴力解释为道德失范行为,越过了道德的界限,违背了社会普遍认同的伦理道德规范。部分学者认为网络暴力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或网络暴力在


现实的延伸,在网络空间对当事人进行言语攻击,在现实社会中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实现“线上”“线下”的暴力联合。网络暴力也被认为是一种伪善行为,是围观网民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涉事人员进行口诛笔伐的道德绑架。

可以看出,国内对于网络暴力的界定与国外不同,国外指对发生在网络空间中,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中,个别人或者部分人群对于某些别处在弱势中的人,过匿名方式发起的言语侮辱的嘲弄行为;国内主要研究部分非理性的网民对某些不合法、违背道德行为的语言暴力、网络谣言、舆论暴力和失范的人肉搜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7bb9f952f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