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军旅文学情怀 重振军旅短篇小说

时间:2023-01-08 20:30:1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传承军旅文学情怀 重振军旅短篇小说 新世纪以来,军旅短篇小说作为军旅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不可取代的特质继续书写了中国革命战争历史上那些可歌可泣、激励后人的壮美悲歌,书写了新军事变革背景下部队官兵新的精神世界和生活风貌,书写了市场经济大潮激荡下的现代军营生活,同时也书写了军旅短篇小说自身的成长与变迁、光荣与梦想、平凡与失落。

新世纪军旅短篇小说发展概略

在观念与历史的嬗变中演进。军旅短篇小说从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革命文学走来,一路高歌跨进新世纪,在新的社会和文学环境考验中,坚守阵地,稳步前行。军旅短篇小说经历了“前十七年”(1949-1966)的现实与回忆,影响了一代人的思想行为和情感表达,成为军旅短篇小说传承的依据;20世纪80年代思想解放的潮流中,文学思潮异彩纷呈,伤痕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等此起彼伏,作家群体不断进行新老交替,深化了军旅短篇小说的艺术革新;上世纪90年代后,军旅短篇小说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看,都归于消沉、寂寞,开始被广大读者冷落;跨入新世纪以后,军旅短篇小说创作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正如《解放军文艺》编辑部主任王瑛所说:新世纪军旅中短篇小说创作不见以往军事题材中短篇小说创作中的概念化和程式化的痕迹,新生代作家对人物及所置身的生活的观照是具有当代意识的,即便面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视角也是属于当代人的。

在冷落与坚守的抗衡中前行。市场化、世俗化在催生了丰富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又助长了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出现了复杂的社会、人生、精神、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在一个高度发达的物质社会中,文学的世俗化也难以避免。当前,一部分成熟作家转向长篇小说或电视剧本创作,一部电视连续剧剧本的稿酬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从事长篇创作的作家可以名利双收。但对于短篇小说来说,由于体裁的自身特性,不可能一夜成名,也不可能有更多的物质利益。因此,军旅短篇小说创作能够在冷落与坚守的征途中,承传启蒙思想,肩负人文关怀,提升官兵精神,承担起应有的历史责任,实属不易。

在成就与批评的兼容中壮大。纵观新世纪以来,军旅文学作家新生代队伍,他们生活在部队基层,有扎实的生活基础,细腻而准确地捕捉人文观照的军人心路历程和军营现实语境,用当代目光关注革命历史和战争。如赞歌的《三月桃花雪》、李骏的“英雄系列”、毛建福的“枫树湾系列”等。这些青年作家们以崭新的审美眼光,揭示革命战争历史中人的生命体验,以及历史在英雄、平民、篝火、三月桃花、枫树湾留下的深刻记忆,使我们看到军旅文学生代不同以往的当代审美目光和穿越时空的人文观照。更值得欣慰的是,新生代作家在社会多元化的时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新时期官兵的内心世界,以及官兵多面的、富于人情味和军营坚硬外壳下面那些“以人为本”的文学发现,如王棵、李骏的短篇小说。与此同时,军队女性作家也异军突起,伴随着女性视角的别样细腻与心灵体察,涌现出了裘山山的《我讲最后一个故事》、李潇潇的《在大海上》、时晓鸿的《短篇小说二题》等。她们对军营生活有着特殊的敏感,非常善于体察男性军人的刚柔情肠,为军旅小说增添了一份柔情万般又侠骨铮铮的新气象。

新世纪军旅短篇小说艺术特征

回归“文学性”。当历史题材和变革题材淡出军事文学的主流形态,标志着文学正在背离“意念”,接近文学本体,即“文学性”。正如军旅作家黄献国对小说本体的论述:文学


的本质是对于人的书写。《解放军文艺》发表的一些短篇小说中的‘人文关怀’,饱含生命暖意,关注军旅‘小人物’,深情触摸军人的精神世界,使得一些佳作读来令人感动,过目不忘。 如马晓丽的短篇小说《舵链》,通过描写在海上航行遇险的过程,一场面临生死的考验,揭示了“小人物”的内心世界,从马副参谋长的武断自负、小艇长的沉着稳重,再到矮个子兵的舍生忘死,都触动读者神经,让人深思。周继松的短篇小说《基准炮长》,通过一些真实的细微小事,揭示了战士也是人,也有喜怒哀乐,也会心胸狭隘,在成长进步的过程中也会犯错误,遇到挫折。“以人为本”的新观念,来自部队基层的真实、细腻、丰富的生命体验,也是回归“文学性”最为可贵的时代特征,为当下的军事文学,注入新鲜而富有生命力的血液。

紧扣主旋律。新世纪军旅短篇题材丰富,从军旅现实生活到革命战争历史小说,从军官到士兵,从边海防到大漠、草原、戈壁滩,从男兵到女兵,从军队职工到军嫂,再到基层军营各个角落,在平淡的军营生活叙事中,展现着为了国防事业,不同职责和不同职业的军人或与军人有关系的人,共同的奋斗历程,共同的奉献付出,这种主旋律不是作者故意创作的,而是从每一个故事里默默流淌出来的,如陶纯的短篇小说《余音缭绕》《彩蝶飞舞》等。

体现“新写实”小说能真正回到反映真实生活的层面,本身就是一种美。新世纪以来,军旅短篇小说显得冷静、细腻、纯净了许多,意念化“思想”被审美“发现”所代替,小说更加像小说了。新世纪军旅短篇小说多数立足于新军事变革背景,书写了军事生活中的“小人物”和官兵日常生活,超级教练www.sosoxs.com/xs/8469/紧贴军营现实,作者本身融合在部队官兵中间,思想感情和人生体验深深地扎根在军营文化的土壤里,作品自然会在生活和艺术的交融碰撞中,倾注最真实的情感和最自然的感受,这也是近年来军旅短篇作家共同追求的审美特点。如《王棵短篇小说四题》都是取材于海军生活片段,进行不动声色的描述,对处于相对优越环境中的读者,阅读后不由地产生一种对战士的尊重感,让更多浮躁的心沉静下来,陷入思考之中。这也是近年来新生代作家在创作中不约而同形成的一种真实的审美趋向。

追寻境界美。以“零度叙事”承载作者内心对于小说境界美的心灵体验,是当下军队青年作家审美追求的显著特征。他们充分运用当下中国文学“现代性”“零度叙事”特点,保持价值中立,与读者建立平等关系,只对作品进行平和的客观描写和叙述。如兰云峰的《月亮挂在天上》、王瑞胜的《青石凹的嫂子》时晓鸿的《演出》等,在“零度叙事”的实践中,体现了军事文学新的审美境界、新的小说语境。它既是新鲜的,又是对军事文学传统的最好发展和继承,也是追赶当下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脚步的希望和动力。

富有创新性。新世纪以来,新历史主义书写开始在军旅短篇小说创作中加以运用,其审美历史观照的主体化特征明显。黄献国的短篇小说《草地别说》,作者确实掌握了与小说表现的主题相关的大量史料,但他却不按正史观念正面描写红军过草地的艰苦斗争气概,而是集中笔力描写充满快乐、爱心和智慧的战士“小石头”,以及黄排长和枣红马“妮子”在行军途中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小说创作中充斥着新历史主义抒写的表现手法,以真实引发联想和想象,以有形表达无形,这也正是新历史主义强调的观念:“历史”“诗性”即虚构性、想象性、创造性和权力性。再如曾皓的《篝火燃烧的地方》、李骏的“英雄系列”等,这些小说着意书写家族村落历史的故事,拾掇支离破碎的轶闻,描绘残缺不全的传说等,作者把客观历史主体化,在“话语讲述的时代”和“讲述话语的时代”穿插游离,刻意把文学置于意识形态的边缘地带,突破了各种形式主义的界限,在社会文化和历史现实的广阔背景上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88d7436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