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作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是在实施新课程中大力提倡和推行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有力的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学习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发展了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审美能力。但走进小学课堂,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教学场面:讨论时,有的学生各说各的,不善于互相配合,不善于尊重别人的意见,也不善于做必要的妥协;有的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一言不发,不与人交流。教师也不做评价和总结,学生回答出来就行了。由此可见小组活动并没有发挥有效的作用。为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认为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习惯: 1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组内的交流、探索,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产生新的想法。但是,这一切成立的基础就是:学生要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不仅要自己动脑筋,而且还要和大家一块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不仅会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学习,并且还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由于学生长期受教授新知识习惯的影响,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他们不习惯也不主动思考,不知道从何想起,更不知从何说起,难于用语言表达。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耐心扶助,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和谐融洽,有说、有笑、书声朗朗、议论纷纷。教师应以鼓励为主,肯定长处,保护他们提问的热情,如:“你敢于提出问题就是好样的,这说明你动脑子去思考了”,“你提的问题很有深度”等。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者讨论的不够积极时,教师应有意识的去与学生交换角色,提出重点问题,如“你们没有问题,那老师提出个问题,看你们能不能回答”。这就要求他们在独立思考时还要发挥小组合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答。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激发了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了学生思考的习惯。 如,在讲《海底世界》这一课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有一个小组集体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澎湃,又何来宁静呢?”我因势利导,让他们或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去探究问题的答案。最后交流时,同学们懂得了这就是海底世界景色“奇异”之处。再如,讲《灰雀》一课时,有的同学问“列宁为什么不直接问小男孩儿灰雀到哪里去了”,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只见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展开了唇枪舌战,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同学们在合作学习中敢想了,敢质疑了,敢表达自己的见解了。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动脑的习惯,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因此,合作学习要想成功开展,建立分工合作意识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学习《当飞机遇险的时候》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当飞机脱险时,“机舱一片欢腾”,此时小扬眉、周恩来及其他乘客有什么表现?会怎么说?怎么做?请大家再现“机舱里一片欢腾”的情景。同学们分小组,分角色进行了表演,他们表情丰富、配合默契,知识的掌握寓于生动的情境表演中,不仅激发了学习的热情,使全体同学都积极的参与其中,而且培养了合作学习的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组讨论时,要考虑那些在全班同学面前想说却不敢说,想读却不敢读的学生,教师要用激励性的语言给他们自信,像“你很棒,你一定行,你一定会读的很好”,这样他们就能鼓足勇气大胆的去说、去读。组内汇报时先由他们说说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通过讨论在小组内达成共识,将理解或不理解的问题分别进行归纳整理,准备全班进行交流,组内的成员积极性都很高。这样既发挥了集体的智慧,解决了个体的疑难问题,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习惯。 3 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同学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举手,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或者干脆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培养学生倾听习惯尤其显得重要。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倾听习惯。如,让学生说说:“刚才他们说了什么?”“你们听懂了吗?”“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等等。这样逐步让学生知道该怎么样听别人讲话,使注意力慢慢变得集中起来。当然,这样做不是几节课就能见效的,但是老师要有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意识,使学生会倾诉,形成习惯。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在组员发言时,其他同学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的发言做出判断,要有自己的补充和独到的见解。要使学生认识到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是一种品质,是对他人的尊重。 4 培养学生交流习惯 交流是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交流而展现自我,探索真理,交流的过程是个体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交流由于具有平等性,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和民主平等的发展,也使得学生个体思考通过交流成为集体智慧。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参与到学生中,引导学生虚心倾听同伴的发言,特别要认真思考和自己想法不完全一致的意思,善于听取其正确的部分,补充或修正自己的认识。在发言时,要以理服人,使交流的内容不断深入。当学生发言不普遍时,教师应及时引导,教给他们一些发表意见的语言,如:“我认为某某同学讲的很好。”“我觉的某某同学的意见是对的,但我有补充……”“我认为某某同学的意见错了,我的意思是……”随着不同情况的出现教师要随时进行调控。当个别同学胆小或自卑,在课堂上羞于启齿时,要教育他们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激励他们不要怕说错,暴露缺点有利于进步;当个别学生过分好胜,惟恐自己落在别人后面,以至还没经过认真思考,就抢先发言时,教师则要教育他们学会思考和尊重别人,并且只有自己做好准备,才能有高质量的发言。通过学生间的交流达到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为了培养孩子交流的习惯,教师要为孩子提供充分讨论的时间,使孩子敢说、会说,还要鼓励孩子用礼貌用语。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不仅有学生个体的努力,也有小组成员的协作,小组交流时,大家自由争鸣,畅所欲言,合作的非常愉快。这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智力的开发,情感与态度的培养,乃至素质的全面提高都是非常有益的。 总之,合作学习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互相探讨,不断反思矫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潜能。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932c3b051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6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