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和谐

时间:2023-01-06 00:22: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着力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和谐

[摘要] 民生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的发展进步。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优先发展教育积极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公共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构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 改善 民生 和谐社会

民生问题既是个人及家庭的生计问题,又是直接影响国家发展进步的根本问题;不仅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积极化解和应对各种社会矛盾的重要时期。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下大力气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意义

首先,解决民生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要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把发展的目的真正体现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其次,解决民生问题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必要条件。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利益平衡和利益兼顾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改善民生问题是推动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只有不断地改善民生才能促进社会和谐。不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社会就不可能和谐。第三,解决民生问题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他们的利益。能不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能不能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检验。只有始终关注民生、不断改善民生,才能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发挥民力,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事业。



二、关注和改善民生,努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首先,要优先发展教育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要进一步更教育观念,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改革,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努力实现教育公平。要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加快农村学校




标准化建设,着力解决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教育基础薄弱问题,保证所有学龄儿童都能接受较高质量的九年义务教育加大对高中段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确保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要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大众化水平。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强化高校办学特色,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进一步推进各类高等教育之间的衔接和沟通,形成布局合理、位准确、结构优化、发展协调的高等教育体系。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逐步扩大城乡劳动者接受职业教育的覆盖面,办好面向农村的中等职业学校,高农村人口受教育年限。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和职业培训,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多渠道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认真规范教育收费,严肃查处教育乱收费行为。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师范教育质量,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待遇政策。



其次,要积极扩大就业和促进创业。要坚持扩大就业和促进创业并举,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创业带动就业,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落实创业贷款、财政贴息担保制度,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努力使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完善市场调节、政府推动、城乡统筹、自主择业的就业机制。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职能,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政策,加强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统筹城镇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形成城乡劳动者公平就业制度。加强就业和创业培训,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重点针对大中专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特别是被征地农民、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的特点,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加大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完善面向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积极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着力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农村低保家庭实现就业,扶持残疾人就业和创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积极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健全职代会制度,推进和谐企业建设。确保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第三,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不断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职工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住房保障体系,形成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健全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积极发展企业年金。加快实施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探索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制度。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完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断扩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全面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全覆盖。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长效筹资机制,不断提高参保率和保障水平。积极探索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办法,依法将农民工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将符合条件的城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健全低保金标准动态调整和价格补贴机制。以发展老年福利为重点,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增强社区照顾功能,健全社会化服务机制,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切实保障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本居住、基本康复和贫困重度残疾人的基本照料。加快发展老龄事业、儿童福利




事业和慈善事业,推动社会福利事业逐步从救助型、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第四,要加强公共文化建设。要不断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牢固树立文化为民、文化靠民、文化惠民的理念,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发展公益文化事业。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力度,化布局结构,创新运行机制。深化公益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不断增强活力,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效益。重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抢救和保护工作。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公益文化事业。加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和生产。大力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文化事业,深入实施文化研究和文化精品工程,繁荣文艺创作,鼓励创作和提供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城乡公共文化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继续推进重大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着力完善基层文化设施网络,优先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项目。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坚持三贴近方针,紧密结合时代特点和人民群众对文化发展的新期待,积极创新载体,创新内容和形式,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积极组织社区文化活动,倡导开展全民读书活动,争创学习型社会。加大科学知识普及力度,提高全民科学质。继续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进一步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培育文明和谐的道德风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98b0a4fbb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dd.html